摘要: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而处于核心的、深层(内在)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又密切相关,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中图分类号:
〔1〕乐史. 宋本太平寰宇记〔M〕. 北京: 中华书局,2000. 〔2〕王象之.舆地纪胜〔M〕. 南京: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1. 〔3〕祝穆.方舆胜览〔M〕.中华书局, 2003. 〔4〕欧阳文心. 舆地广记: 卷二十五“ 江南西路” 〔A〕.丛书集成初编本〔C〕.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7. 〔5〕颜之推. 颜氏家训〔M〕.诸子集成本; 隋书: 卷七十六“文学传论”〔M〕. 〔6〕黑格尔. 历史哲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3. 123-124. 〔7〕欧阳修全集: 卷三十九,卷九十一〔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8〕吉尔兹. 地方性知识—— 阐释人类学论文集〔C〕.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 |
[1] |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
[2] | 言岚. 周立波文学创作中的地域方言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213-216. |
[3] | 吴苏阳. 海派文学商业化的历史源头与现实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97-199. |
[4] | 李亚光. 对大禹治水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14-118. |
[5] | 伍联群.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79-182. |
[6] | 王充闾. 关东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文化重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65-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