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4): 139-142.

• 中国文学与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韩非子以“用”为本的言意论

孟庆丽   

  1.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 出版日期:2004-08-20 发布日期:2004-08-20
  • 作者简介:孟庆丽( 1972- ) ,女,辽宁朝阳人,文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文化学研究。

  • Online:2004-08-20 Published:2004-08-20

摘要: 韩非子的言意理论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功用为之的彀”是其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评判言行是非曲直的惟一标准。因此,他的言意理论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以“用”为基点,韩非子在语言文辞的表现手法与风格方面崇尚质直而反对文饰,但他又高度重视法之“文” ,提出了“令者,言之最贵者也”的观点,并对接受心理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透彻分析,这就是韩非子言意理论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韩非子, 以功用为之的彀, 质直, 法之“文” ;, 接受心理

中图分类号: 

  • I0

〔1〕〔2〕〔3〕〔9〕韩非子: 五蠹〔M〕.
〔4〕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M〕. 〔5〕韩非子: 解老〔M〕.
〔6〕王向峰. 中国美学论稿〔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12.
〔7〕韩非子. 八说〔M〕.〔8〕韩非子: 忠孝〔M〕. 〔10〕韩非子:说难〔M〕.
[1]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2]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3]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4]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5]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6]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7]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8]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9] 刘俐俐. 中国文学场域视野下文学评奖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53-161.
[10] 张利群. 《文心雕龙》“物色”说之“感物”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62-169.
[11] 单小曦.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的基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79-191.
[12] 王若存, 别君华. 中国新媒介文艺史研究的理论起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8-207.
[13]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14]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15]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