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俄罗斯哲学界的人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到90年代深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弗罗洛夫院士是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开拓者,他倡导以“多方位综合研究人”的方法论原则,建立统一的人学学科,这一研究模式得到俄罗斯哲学界的认可。当今,俄罗斯人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通过多元化门类,对人进行完整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1〕李尚德.苏联社会哲学研究〔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4. 〔2〕弗罗洛夫. 人的前景〔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3〕鲍· 格· 尤金. 人研究的今天〔J〕. 人, 2002,( 6) . 〔4〕谢· 尼· 克尔萨科夫. 俄国科学院人研究所十周年〔J〕. 人, 2002, (6) . |
[1] | 加林·吉哈诺夫 周启超. 理论的记忆——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遗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201-204. |
[2] | 彼得·斯坦纳 姜原2. 文学史上的达尔文主义与反达尔文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210-214. |
[3] | 田刚健. 公共阐释论视角下的“俄罗斯理念”演变研究——兼论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的价值导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9-186. |
[4] | 周启超. 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文论的中国之旅--以"陌生化学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90-199. |
[5] | 安启念. 弗罗洛夫的新人道主义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28-33. |
[6] | . 中国俄罗斯族文化形态演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93-95. |
[7] | 李琳. 俄罗斯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以十月革命前法典编纂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86-89. |
[8] | 宣力. 论蒙古统治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74-76. |
[9] | 周游. 影响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因素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95-98. |
[10] | 赵定东. 中俄社会转型模式比较研究与"中国经验"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63-69. |
[11] | 李尚德. 俄罗斯哲学研究之管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8-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