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 戍. 从合作走向对抗:九一八事变后的上海学生团体与国民党党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87-196. |
[2] |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
[3] |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
[4] |
田洪鋆. 最密切联系原则控制模式欧美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95-103. |
[5] |
黄鸣奋. “活法”三义:当代西方新媒体艺术宣言例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75-183. |
[6] |
程谟刚 常玲. 从中澳媒体发展比较看媒体融合战略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202-206. |
[7] |
臧峰宇. 比较哲学的时代内涵与创新愿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24-29. |
[8] |
刘平. 背景·命运·前瞻——故宫学与敦煌学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1-176. |
[9] |
彭磊. 两汉魏晋时代谏(议)大夫与侍中职能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54-165. |
[10] |
李翔. 正义的张力:马克思与阿马蒂亚·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40-48. |
[11] |
宛小平.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朱光潜、钱锺书谈艺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83-189. |
[12] |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29. |
[13] |
左玉河. 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7-155. |
[14] |
吕周聚, 〔日〕藤井省三. 日本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藤井省三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49-154. |
[15] |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