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1): 118-123.

• 近现代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援西入儒——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重构

张昭军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5
  • 收稿日期:2004-11-11 出版日期:2005-01-15 发布日期:2018-10-23
  • 作者简介:张昭军(1970-),男,山东淄博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化史和近代儒学史研究。

  • Received:2004-11-11 Online:2005-01-15 Published:2018-10-23

摘要: 康有为援西入儒,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引入儒学,从而化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学界过去常用“儒表西里”来概括康有为的新儒学,这一表述不尽准确,从康有为新儒学的内容看,西学与儒学在他的思想世界里存在一种相互发明、交互阐释的复杂关系。他的新儒学既不同于旧学又异于西学,而是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呈现。

关键词: 儒学, 近代化, 进化论, 民主思想, 改制思想

中图分类号: 

  • K203

〔1〕马洪林.康有为大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54-156.
〔2〕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J〕.历史研究,2000,(6).
〔3〕康有为.苏村卧病书怀〔A〕.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1.20.
〔4〕康有为.礼运注叙〔A〕.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1.193.
〔5〕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七〔C〕.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9.99.
〔6〕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卷十一〔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7〕康有为.春秋董氏学〔A〕.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71.
〔8〕〔16〕〔31〕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28,61,234.
〔9〕〔10〕〔11〕〔12〕〔13〕〔14〕〔15〕〔17〕〔29〕康有为.孟子微〔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21,15,9,23,16,7,13,23,20.
〔18〕康有为.京师关西学会缘起〔A〕.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四)〔C〕.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427.
〔1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9.
〔20〕〔21〕康有为.教学通义〔A〕.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一)〔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35,139.
〔22〕康有为.桂学答问〔A〕.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52-53.
〔23〕〔24〕〔25〕〔30〕康有为.孔子改制考〔A〕.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1,278,332-333,314.
〔26〕房德邻.儒学的危机与嬗变〔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114.
〔27〕康有为.日本书目志〔A〕.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12.
〔28〕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A〕.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1.338.
[1] 左玉河. 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7-155.
[2] 邹小站. 清末民初思想话语中的“民权”与“国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56-164.
[3] 王法周. 钱大昕的君道观及其意义世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65-171.
[4] . 中国早期历史认识的发生路径与思维模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71-174.
[5] 刘中平. 明代两京制度下的南京[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27-129.
[6] 富育光. 筚路蓝缕开拓创新--评周惠泉著《金代文学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72-173.
[7] 焦润明. 傅斯年与中国现代文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21-127.
[8] 李孝迁. 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论"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121-125.
[9] 张昭军. 援西入儒——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18-12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