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2): 45-50.

• 社会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制度下乡:建构"新乡土中国"路径依赖

洪建设, 曾盛聪   

  1.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 收稿日期:2004-07-20 出版日期:2005-03-15 发布日期:2018-10-23
  • 作者简介:洪建设(1981-),男,福建漳浦人,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研究;曾盛聪(1972-),男,福建永定人,院长助理,法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宗法秩序回潮与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研究”(04BZZ030)

  • Received:2004-07-20 Online:2005-03-15 Published:2018-10-23

摘要: “乡土中国”最集中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征。随着乡土社会内生力量的推动和外生力量的催化,“新乡土中国”与费孝通先生上世纪40年代所描述的“乡土中国”相去甚远。在“新乡土中国”里,如何构建一个具有乡土特色的民主法治社会无疑又成为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诚然,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仰仗多元“合力”,通过架构和催生各种路径实现乡土中国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在诸种“合力”中,“制度下乡”是构筑现代性的“新乡土中国”民主法治的最关键最核心的路径。

关键词: 乡土中国, 新乡土中国, 制度, 民主, 法治

中图分类号: 

  • C912

〔1〕〔2〕〔7〕〔1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1,23,64,49.
〔3〕阿列克斯·英科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41-254.
〔4〕〔5〕〔6〕〔16〕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1,157-158,50-51,88-89.
〔8〕张军.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的变迁〔A〕.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问题论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7.
〔9〕陈伟宏.现代乡村法律秩序生长的条件略论〔J〕.求实,2003,(12).
〔10〕雷蒙德·弗恩.人文类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14.
〔11〕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294.
〔12〕诗经·小雅·北山〔M〕.
〔13〕王铭铭.社区的历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69-71.
〔14〕王旭.乡村中国的基层民主: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强〔J〕.二十一世纪,1997,(4).
〔1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8.
〔18〕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8.
〔19〕〔20〕唐兴霖.中国农村政治民主发展的前景与困难:制度角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1999,(1):52.
〔21〕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81.
[1] 徐家良. 中国社区基金会关系建构与发展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58-64.
[2] 吴磊. "合法性-有效性"框架下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和深圳的案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65-71.
[3] 殷洁. 基于协同治理的大学基金会投资风险防范研究--以A大学基金会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72-78.
[4] 李阳. 危机管理模式下新媒体网络舆情治理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49-53.
[5] 沈忻昕. 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57-61.
[6] .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困局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65-69.
[7] . 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以江西赣南A市农民工调查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70-73.
[8]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74-80.
[9] 朱丽颖, 石俊田.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化过程中政府与农民角色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55-57.
[10] 韩庆祥, 张洪春. 究竟怎样理解以人为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4-13.
[11] 陆剑杰. 论新全球化时代的人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4-18.
[12] 臧要科, 欧阳雪榕. 孔子人学思想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9-22.
[13] 朱源. 社会结构分析方法新论:以结构单元为起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57-62.
[14] 柳清瑞.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及其对城镇就业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68-72.
[15] 潘泽泉. 作为道德方案的城市空间生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41-4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