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4): 1-7.

• 哲学研究 •    下一篇

马克思晚年探索的理性与非理性的转换和统一机制

张奎良   

  1.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 收稿日期:2005-04-10 发布日期:2018-10-25
  • 作者简介:张奎良(1937-),男,辽宁新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 Received:2005-04-10 Published:2018-10-25

摘要: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一直是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理论本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都需要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马克思早、中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思考主要源于理性的思维范式,主要体现为向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倾斜,这种理解虽然是正确的,但也留下了理性与人的价值何以相悖的问题。马克思晚年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把对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理性思考与人的价值结合起来,既重视社会发展给人带来的长远利益,也重视人的眼前境遇,实现了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双赢,体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转换和统一。

关键词: 马克思, 卡夫丁峡谷, 理性, 非理性

中图分类号: 

  • A715

〔1〕〔2〕〔5〕〔6〕〔7〕〔8〕〔9〕〔10〕〔11〕〔12〕〔13〕〔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67, 585, 278, 284, 277, 274, 764, 764, 762, 768, 766, 25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585.
〔4〕〔26〕列宁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43, 43.
〔14〕〔15〕〔16〕〔17〕〔19〕〔20〕〔21〕〔22〕〔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9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3. 67,129, 431, 451, 443, 431, 431, 431, 130.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5. 506.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 246.
[1] 李刚, 张振华.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现实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92-19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