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4): 135-140.

• 近现代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现代化的压力与乡村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危机的一个分析视角

渠桂萍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 收稿日期:2005-03-29 发布日期:2018-10-25
  • 作者简介:梁桂萍(1971-),女,山西太原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近现代乡村社会史研究。

  • Received:2005-03-29 Published:2018-10-25

摘要: 清末民国以来,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现代化所需的巨量资本压在了仍停留在糊口生活水平的小农身上,现代化的行政权力以及新式教育亦以国家强力向乡村挤压。在现代化的种种压力下,小农生活陷入贫困的深渊,乡村内生的自治资源受到削弱而新的行政整合机制亦带来了基层政权的“痞化”,乡村原有文化调节机制在新式教育模式的强力挤压下受到破坏,新式教育机制未能成功地在乡村落地生根。随着现代化负面效应的不断累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陷入了全面的生态危机。

关键词: 现代化压力, 行政整合, 新式教育, 社会生态危机

中图分类号: 

  • K26

〔1〕杨开道. 我国农村生活衰落的原因和解救方法〔N〕. 东方杂志, 1927-08-25.<br /> 〔2〕吴觉农. 中国的农民问题〔N〕. 东方杂志, 1922-08-25.<br /> 〔3〕邹秉文. 农业与公民〔N〕. 东方杂志, 1922-08-25.<br /> 〔4〕张秀谷. 中国农村社会的特征〔N〕. 益世报,1937-01-16(12) .<br /> 〔5〕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295.<br /> 〔6〕归廷辁. 农村经济没落之原因及其救济方案〔N〕. 东方杂志, 1935-01-01.<br /> 〔7〕徐羽水. 中国田赋之一考察〔N〕. 东方杂志,1934-05-16.<br /> 〔8〕田文彬. 公路建设与农村经济〔N〕. 益世报,1936-03-21(12) .<br /> 〔9〕〔10〕马克斯· 韦伯. 儒教与道教〔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77, 73-78.<br /> 〔11〕米格代尔. 农民、政治与革命—— 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170.<br /> 〔12〕艾恺. 最后的儒家—— 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120.<br /> 〔13〕〔14〕刘大鹏.退想斋日记〔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 181, 469.<br /> 〔15〕〔25〕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 第四卷: 乡土重建〔M〕. 北京: 群言出版社, 1999. 350, 359.<br /> 〔16〕黄志诚. 私塾在普及教育运动中的地位〔J〕. 中华教育界, 1935,(7) .<br /> 〔17〕〔19〕廖泰初.汶上县的私塾组织〔N〕. 益世报,1936-08-15(12) .<br /> 〔18〕〔22〕刘容亭. 山西阳曲县三个乡村农田及教育状况调查之研究〔N〕.新农村, 1933-06-15.<br /> 〔20〕江问渔.乡村教育〔J〕.中华教育界, 1930,(4) .<br /> 〔21〕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A〕.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C〕.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7. 40.<br /> 〔23〕〔27〕邓准山. 农村教育失败的原因与改进途径〔N〕. 益世报, 1937-02-22(12) .<br /> 〔24〕缪序宾. 乡村小学之缺点及其病源之补救法〔J〕. 中华教育界, 1924,(4) .<br /> 〔26〕阎积艹奄. 乡土化的农村教育〔N〕. 新农村, 1934-08-15.<br /> 〔28〕农村教育的致命伤〔N〕. 益世报, 1936-09-28( (9) .<br /> 〔29〕廖泰初. 变动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序言〔N〕. 益世报, 1935-08-15(12) .<br /> 〔30〕张鸣. 教育视野下的乡村世界—— 由“新政”谈起〔J〕. 浙江社会科学, 2003,(3) .
[1] 张皓. 无奈与无力:国民党政府对"七·八事件"的评估和处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45-151.
[2] 郑超. 1920年代国民党与青年党关于“党化教育”的论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66-176.
[3] 夏莹. 康德问题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域的源起——基于卢卡奇的“资产阶级二律背反”的一种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3-20.
[4] 刘平,孙昉. 逊清小朝廷与故宫学的萌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48-154.
[5] 王铁军.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简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63-166.
[6] . 20世纪上半期国内外有关松花江流域森林资源的调查及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39-147.
[7] 陈橹. 1941—1945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努力的历史透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51-155.
[8] 周鼎. 梁漱溟与刘咸火斤: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中心与边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56-159.
[9] 李孝纯. 论中国的抗战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38-140.
[10] 关亚新, 张志坤. 中国收养、送返日本在华遗孤问题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41-144.
[11] 张万杰. 刘澜波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45-149.
[12] 侯德泉侯晚梅. 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行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30-137.
[13] 吴九占. 论苏联、共产国际对北伐态度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38-143.
[14] 张伟. 论杨虎城与中共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44-147.
[15] 郑全红. 论民国时期女子的财产继承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23-1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