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2): 171-176.

• 考据中的文学史新识 • 上一篇    下一篇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诗学结构及其意义

王秀臣   

  1.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 收稿日期:2006-09-10 出版日期:2007-03-15 发布日期:2018-11-14
  • 作者简介:王秀臣(1967-),男,湖南桃江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6-09-10 Online:2007-03-15 Published:2018-11-14

摘要: 《孔子诗论》是"性情"诗学,也是"礼义"诗学。一方面,《孔子诗论》强调以"情志"论诗,将"志"落实在"性情"上;另一方面又强调礼对情感的约束和教化,以礼节情、以礼论诗的思想倾向十分明显。对各篇诗旨的阐释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和审美层次。通过运用一系列富于哲学思辨色彩的评论术语,《孔子诗论》成功地构建起诗学评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 《孔子诗论》, 礼, 性情, 诗学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
〔2〕李学勤.《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J〕.中国哲学史, 2002 ,(1).
〔3〕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J〕.中国哲学史, 2002 ,(1).
〔4〕〔5〕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1 .52 , 89 .
〔6〕周振甫.诗品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2 .15 , 21 , 41 .
[1]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2] 杨华. “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11-120.
[3] 加林·吉哈诺夫 周启超. 理论的记忆——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遗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201-204.
[4] 刘彦顺. 礼乐制度作为儒家实际生活形态的时机、时态与身体履践——论颜元的礼乐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83-91.
[5] 祁海文. 《淮南子》与儒道礼乐美学的会通与融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92-101.
[6] 程勇. 儒家制度美学要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02-109.
[7]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8] 管正平. 礼运行规律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86-191.
[9]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10] 韩德民. 在与文化生活世界的连续性中定位“意象”的功能和属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76-180.
[11]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12] 王彦龙. 陈云对东北解放区工人运动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38-141.
[13] 顾祖钊. 再论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创新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42-151.
[14] 晁福林. “五刑不如一耻”——先秦时期刑法观念的一个特色[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14-120.
[15] 田澍. 断裂与重塑:大礼议的政治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29-13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