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2): 9-12.

• 编辑视野中的马克思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哲学研究何处去

李文阁   

  1. 《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北京100727
  • 收稿日期:2007-01-03 出版日期:2007-03-15 发布日期:2018-11-14
  • 作者简介:李文阁(1967-),男,山东泰安人,哲学博士,副编审,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研究。

  • Received:2007-01-03 Online:2007-03-15 Published:2018-11-14

摘要: 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术主义与非学术化交错并存,二是庸俗主义泛滥。其结果就是使哲学越来越远离生活。而化解这两方面问题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回归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即那种把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生活并以人类的幸福和他人的完美为最高诉求的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学术主义, 非学术化, 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 B01

〔1〕〔12〕爱因斯坦文集:第3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303 , 303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588 .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5-6 .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58 , 308-309 .
〔5〕〔6〕〔7〕〔9〕〔10〕〔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 .275 , 87 , 459 , 459 , 458-459 , 73 .
[1] 于宜民. 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视域下社会资本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43-153.
[2]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3] 高文新,苗苗. 中国当代哲学建构方向的思考——从高清海哲学理论创新谈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5-10.
[4] 王南湜. 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下)——其可能性与限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0-17.
[5] 王南湜. 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上)——其意谓与必要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5-14.
[6] 张文喜. 马克思政治哲学诸问题及其他面相[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0-14.
[7] 陆杰荣. 形而上学的“在世”规定及其“实践”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5-10.
[8] 董晋骞. 马克思哲学观的非概念性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9-12.
[9] 李晓元.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主体化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17-20.
[10] 易小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意味着什么[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12-14.
[11] 孙麾. 学者的社会责任与理论的实现方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4-8.
[12] 何蔚荣. 哲学话语的失位与复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3-15.
[13] 陆俊玉, 张士清. 从解释到批判:马克思哲学当代化的出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39-43.
[14] 朱鲁子. 马克思哲学: 一种价值论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1): 1-6.
[15] 安维复. 社会建构主义与网络社会的人学——兼论马克思本体论的社会建构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34-4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