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3): 201-206.

• 古代财政体制与政策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媒介角色定位

李军林   

  1. 湖南工业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 收稿日期:2007-03-07 出版日期:2007-05-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李军林(1969-),男,湖南邵阳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中央编译局博士后,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 基金资助: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4B069)

  • Received:2007-03-07 Online:2007-05-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初步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及他们的学说;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共建党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创办工人刊物,利用已有或自己掌握的刊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大众媒介上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深入持久的大论战,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此,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传媒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 大众传媒,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 

  • K207

〔1〕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0 .134 .
〔2〕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579 .
〔3〕蔡尔康.大同学〔J〕.万国公报, 1899 ,(121).
〔4〕蔡尔康.大同学〔J〕.万国公报, 1899 ,(123).
〔5〕梁启绍.干涉与放任〔N〕.新民丛报, 1902-10-02 .
〔6〕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N〕.新民丛报, 1902-10-02 .
〔7〕马君武.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J〕.译书汇编,1903 ,(11).
〔8〕马君武.佛礼儿学说〔N〕.新民丛报, 1903-05-10 .
〔9〕大我.新社会之理论〔J〕.浙江潮, 1903 ,(8).
〔10〕朱执信.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J〕.民报, 1906 ,(5).
〔11〕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J〕.新青年, 1919 ,6 卷, 5 号.
〔12〕舍.《共产党宣言》介绍〔J〕.每周评论, 1919 ,(16).
〔13〕胡适.欢迎我们的兄弟---星期评论〔J〕.每周评论, 1919 ,(28).
〔14〕陈溥贤.劳农政府治下的俄国〔J〕.星期评论,1920 ,(39).
〔15〕戴季陶.关于劳动问题杂感〔J〕.星期评论,1920 ,(48).
〔16〕施存统.工读互助团底经验和教训〔J〕.星期评论, 1920 ,(48).
〔17〕袁军,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 .120-121 .
〔18〕许德衡.纪念五四论北大〔J〕.北京大学学报,1979 ,(2).
〔19〕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J〕.新青年,1920 , 8 卷, 4 号.
〔20〕存统.马克思底共产主义〔J〕.新青年, 1921 , 9卷, 4 号.
〔21〕存统.我们要怎样干社会革命〔J〕.共产党,1921 ,(5).
〔22〕陈独秀.陈独秀答区声白〔J〕.新青年, 1921 , 9卷, 3 号.
〔23〕陈独秀.讨论无政府主义〔J〕.新青年, 1921 , 9卷, 3 号.
〔24〕邓中夏.我们为什么出版这个劳动音呢? 〔J〕.劳动音, 1920 , 创刊号.
〔25〕汉俊.为什么要印这个报〔J〕.劳动界, 1920 , 创刊号.
[1]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2]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3]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4]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5] 罗骞.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学科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7-68.
[6]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7] 刘少杰. 以实践为基础的当代空间社会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3-28.
[8] 赵万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再出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9-33.
[9] 王南湜. 重提一桩学术公案:“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13.
[10] 阎孟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体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4-24.
[11]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12] 莫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0-76.
[13] 季水河, 季念.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的中国问题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31.
[14] 徐碧辉.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朱光潜后期美学观点的实践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87-198.
[15]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4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