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角
    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关系新探
    王东, 林锋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4-8. 
    摘要 ( 114 )   PDF(pc)(152KB) ( 182 )   收藏
    为了创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创新,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系,将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开源与创新的统一。当前要把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的工作推向深入并取得实质性成果,需要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回答新问题;进行新对话;开掘新源头;创造新方法;丰富新内容;建构新体系;倡导新价值。惟有将这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建构一个真正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特点,充分反映当代科学、哲学和人类实践发展水平的中国化、现代化、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建
    杜秀娟, 陈晓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9-14. 
    摘要 ( 202 )   PDF(pc)(174KB) ( 252 )   收藏
    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了历史重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生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世界观是生态世界观,生态唯物主义是生态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体现了对资本主义深刻的生态批判和对全球生态问题的深切关注;可持续发展是新陈代谢裂缝修复的必由之路,它与共产主义社会是一致的;共同进化论规定了人在自然界特殊的生态地位,也预示着今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
    悖谬与后冷战时代的政治哲学--读德里达《友谊政治学》
    尚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5-22. 
    摘要 ( 256 )   PDF(pc)(228KB) ( 246 )   收藏
    德里达的政治哲学观点是他对形而上学解构策略的延续,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所谓"后冷战"时期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里达破除传统政治中"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不再以区分敌我或者非此即彼作为思考的出发点,而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啊,朋友,没有朋友"作为重新建构的桥梁,肯定自相矛盾判断的正当性,肯定就要到来的是一个没有传统政治意义上的敌人与朋友的人类新时代,从中引出了一套悖谬的微观意义上的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社会理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
    何小勇, 李建群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3-27. 
    摘要 ( 168 )   PDF(pc)(158KB) ( 506 )   收藏
    关于现代性的各种理论都是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反思批判,现代性的问题性既有事实层面的表现,也有学理层面的表征。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中,风险社会理论以其独特的致思路向力图开拓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风险社会理论绕开了理性与非理性的直接对立,把风险和风险社会作为反思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范畴,从描述现代化进程的风险后果来揭示作为现代性基础的理性的"自反性"结构特质。它既反对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文学化和美学化颠覆,也不同于现代性对启蒙理性潜力的哲学挖掘和补救,而是把反思批判现代性的视角转向了对现代性问题的社会学清理和政治学建构,倡导以"亚政治"和"生活政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和模式,建构起了规范性的理论体系。风险社会理论对现代性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既有值得借鉴的合理因素也有其理论局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人政治批判:从托克维尔到欧克肖特
    冯婷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8-32. 
    摘要 ( 135 )   PDF(pc)(158KB) ( 170 )   收藏
    自启蒙运动以来出现的文人政治的基本特征,就是试图以建构式的理性主义思维行为方式从事政治活动,以普遍主义的、公式化的、非历史的方式解决现实政治问题。但是,让秉持普遍理性观念的文人来指导"革命",导致的是对个人自由和独立的抹杀;用哲学的"知识"来取代政治社会的"意见",出现的是政治的"走火入魔";而由彻底的技术理性支配的政治,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书本政治"。作为一项针对生活在具体现实社会中的,其动机、性情、信仰、偏好等各不相同的人的治理实践活动,政治永远需要尊重传统,永远需要实践的智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国家观之争及其启示
    王作印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33-37. 
    摘要 ( 152 )   PDF(pc)(151KB) ( 462 )   收藏
    在国家观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主要围绕国家中立、公民政治参与和"弱国家"与"强国家"等问题进行了争论,其核心在于对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关系的歧见。实质上二者是互补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及政治实践的进路,决非在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作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而是通过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良序社会结构,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共生与张力中维持平衡,从而构建正义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共在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递进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常家树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38-43. 
    摘要 ( 175 )   PDF(pc)(172KB) ( 381 )   收藏
    中共从建党初期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到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科学分析与充分肯定,再到建国以后对资本主义彻底否定的历史教训中,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对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中共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状,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实践产生了新的飞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异化宗教批判"转向"尘世批判"
    孙力, 张士清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44-47. 
    摘要 ( 123 )   PDF(pc)(119KB) ( 145 )   收藏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异化宗教"的批判。所谓"异化宗教"是指在感性世界遭受挫折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这种异化宗教的实质是人对感性世界的逃避,而不是理性寻找终极关怀所成就的非异化的宗教。因此,马克思必然从对"异化宗教"的批判转向对"尘世"的批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质化与异质化--女性发展模式的理论困境
    杨凤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48-51. 
    摘要 ( 337 )   PDF(pc)(122KB) ( 488 )   收藏
    在实现性别平等问题上,女性主义者提出两种发展进路:同质化发展进路和异质化发展进路。同质化发展强调男女两性的相似之处,主张女性变得和男性一样以实现性别平等;异质化发展强调男女两性的相异之处,主张女性应彰显女性特征以实现性别平等。两种发展模式都不能引领女性发展走向澄明,但对于探讨女性发展模式具有深刻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社会工程设计
    田鹏颖, 赵晖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52-56. 
    摘要 ( 164 )   PDF(pc)(148KB) ( 174 )   收藏
    社会工程是自然工程的对称,是社会主体根据自身对社会规律的认知和把握,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一定的社会技术为中介,改造社会世界、协调社会运行、解决社会矛盾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社会工程设计是社会主体对社会工程的整体筹划,是社会主体观念、意志、目标在"思维具体"中的再现,它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前提性和人文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合理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社会保障资金总量认识
    袁国敏, 林治芬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57-59. 
    摘要 ( 133 )   PDF(pc)(166KB) ( 191 )   收藏
    中国社会保障资金总量信息一直是多年未破的难解之谜。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构成与收支主体的分析,可以见知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六个种类、七个支出部门和八条收入系统。社会保障资金总量之谜的破解对策是:明确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管理主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统计网络,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公示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少子化问题及育儿援助社会政策研究--以日本为例
    高飞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60-63. 
    摘要 ( 168 )   PDF(pc)(122KB) ( 583 )   收藏
    持续多年的人口少子化问题,在日本的社会、经济等领域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日本人口出生率低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抑制少子化,日本政府和社会采取了相应的人口与育儿援助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政务效益研究
    朱红英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64-66. 
    摘要 ( 145 )   PDF(pc)(107KB) ( 158 )   收藏
    要提高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从加强领导者意识、提高公民信息化素质、改善软硬件环境、建设完善社会法规和制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创新水平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本主义与教育开新
    王少凯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67-70. 
    摘要 ( 151 )   PDF(pc)(128KB) ( 387 )   收藏
    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由来已久,它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体现教育公平。从人本主义研究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外语教育,就会发现它有两大不足。首先,对人格培养重视不够;其次,教育体制有待完善。因此,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在教育观念上要尊重学习者作为独立个人的价值;在教育目的上,要以培养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为目标;在教育内容上,要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在教育模式上,要改变教师角色,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这样,才能打开教育禁锢,实现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艺术生产与审美活动
    类活动:艺术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
    罗中起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71-76. 
    摘要 ( 143 )   PDF(pc)(168KB) ( 203 )   收藏
    逻辑起点是构建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理论体系的基本标志。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不同于他的政治经济学或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也不同于他的学说的总逻辑起点。通过对马克思的类哲学、异化的积极扬弃、艺术生产的二重性等思想的分析可以认定,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确证人的类本质的"类活动",而不应是人的社会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审美的社会生物论
    潇牧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77-83. 
    摘要 ( 228 )   PDF(pc)(203KB) ( 150 )   收藏
    要把握人类审美的真谛,必须坚持社会性与生物性统一的观点。人的生命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对称与节奏是人类最初的审美标准,对称的欣赏是因为对称是人体主要的外形特征和神经及其感受器的分布特征,节奏的欣赏则导源于人本身的生物节律、运动节律。人类的情感大体上发端于生本能和性本能;人类是在动物的性欣赏基础上发展出审美能力;性是使人类结成社会的最有力的纽带。人之能够从动物性的欣赏而扩展到对世界的审美,不仅在于自然进化,而且在于人类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在自然进化前提下的劳动,使人确证了物我的同一。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即两种生产是历史的最终决定因素。我们之主张从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中把握审美,说到底是反对人与自然的二元分裂的旧世界观,主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生态理论新世界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艺术精神变迁及其文化意蕴
    贺丽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84-87. 
    摘要 ( 152 )   PDF(pc)(122KB) ( 304 )   收藏
    随着历史时空的转换,相对于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新的精神,即原创性的消失和非艺术或反艺术倾向的强调。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艺术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现象,其精神变迁与当代社会具有内在一致性。就哲学而言,哲学在当代发生了新的转向,呈现出反中心化、反理性、反本质主义、反主体性和反总体性的后现代哲学思维特性,艺术精神也暗合了哲学思维的新转向发生了内涵的变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进程解析
    张小虎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88-94. 
    摘要 ( 142 )   PDF(pc)(208KB) ( 555 )   收藏
    费尔巴哈与施就贝尔将"构成要件"由诉讼法意义上的概念变为实体法上的概念,为犯罪构成理论的探索奠定了基础;贝林格以构成要件为核心构建犯罪理论体系,首创行为成立犯罪的明确性、精确化判断,建构了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雏形;迈耶确立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归责可能性的犯罪论体系,提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观念,有力地推进了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麦兹格首倡"不法"概念,确立"行为、不法、责任"犯罪论体系,提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观念,形成新构成要件论;威尔哲尔提出开放构成要件理论的观念,创立"人的不法"的违法性评价,强调构成要件中的主观要素,进一步将犯罪构成理论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法视阈下的公诉权司法审查制度改革
    范登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95-99. 
    摘要 ( 118 )   PDF(pc)(153KB) ( 319 )   收藏
    我国的公诉审查由过去"实质审查"转向为"形式审查"后,公诉在程序效力上已接近"有诉必审",而在对不起诉裁量权的五种事后救济程序中,司法救济未取得一席之地,这使我国的司法权在公诉审查阶段未发挥其应有的制约公诉权滥用及排除法官预断、保证集中审理的功能。在考察英、美、德、法、日五国公诉权司法审查制度的基础上,剖析我国立法在该制度配置上的缺陷,提出改革我国公诉权司法审查制度的可行性方案,可以推动我国的司法改革,为刑事诉讼公平、有序和高效率的运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串通招投标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王玉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00-105. 
    摘要 ( 138 )   PDF(pc)(176KB) ( 171 )   收藏
    串通招投标作为一种与价格有关的限制竞争协议,被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所规制。损害赔偿责任作为反垄断法的一项制裁措施,在弥补因串通遭受的损害之余,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串通行为,维护了招投标制度的竞争机制。串通招投标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串通行为要件、串通人和请求权人主体要件、主观过错要件及损害结果四个方面。在赔偿范围上,我国应实行双倍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的控权功能探析
    柳砚涛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06-109. 
    摘要 ( 152 )   PDF(pc)(129KB) ( 185 )   收藏
    时间在法律上有实体和程序双重价值,实体上可称做时间权限,程序上可称做时限程序。时限作为程序要素主要为了落实行政程序法的效率原则。为弥补我国时限制度的不足,必须以法赋予合理时限以法律效力。对于时限程序的违反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超越始期,如对于法无溯及力原则的违反;二是超越终期,即逾期行为。时间以时间权限从静态上控权,以时限程序从动态上控权。理论和实务中将行政主体违反时间规定仅仅定性为程序违法,抹煞了时间作为权力界限的实体法价值。必须合理界分时间违法的两种法定理由和法律属性,做到分辨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法律定性。在界定时间权限违法和时限程序违法时要注意两点:其一,二者是分层次的,前者是第一位的和根本的,后者是第二位的和派生的。其二,应理顺不同性质的行政行为与时间违法法律定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我国著作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朱显荣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10-114. 
    摘要 ( 152 )   PDF(pc)(150KB) ( 237 )   收藏
    我国著作权法在防止侵害请求权及侵权赔偿两个重要民事救济问题上存在诸多缺陷:防止侵害请求权制度存在适用范围过窄、救济主体单一、限期内必须起诉的规定不合理等问题;侵权赔偿制度存在赔偿范围不明确、计算标准不具体、缺乏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等问题。要完善著作权法侵权民事救济制度,应扩大权利人行使防止侵害请求权的适用范围和救济主体的范围,区分不同情形规定应否限期内起诉;还应明确规定侵权赔偿的范围、计算标准和精神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利与义务平衡:论强化证人保护
    张丽佳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15-117. 
    摘要 ( 126 )   PDF(pc)(95KB) ( 145 )   收藏
    证人作为诉讼权利主体之一,在司法实践中,不论是其作证义务的履行,还是其诉讼权利的受保护方面均存在着严重失衡。在我国的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比例极低。若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尴尬状态,需要从立法、执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盟反规避、反吸收法律制度分析
    王振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18-122. 
    摘要 ( 182 )   PDF(pc)(147KB) ( 464 )   收藏
    1979年以来,欧盟对我国发动了127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反规避与反吸收是其中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反倾销措施的继续。1995年10月20日至2006年12月28日期间,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发动了17起反规避调查、8起反吸收调查。借鉴欧盟在反倾销中的反规避、反吸收立法与实践,提出关于制定实施反规避、反吸收法律规则,有益于健全、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依法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兼容并蓄的精密司法--日本"混合主义"刑事审判理念解读
    徐阳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23-127. 
    摘要 ( 156 )   PDF(pc)(150KB) ( 223 )   收藏
    日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混合主义"理念和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制度安排,在一审前、一审和一审后程序中均有两种因素结合的体现。但在实践中当事人主义因素却被还原为了职权主义因素。在制度设计中,两种因素如何配置,模式不是单一的。在我国刑事审判程序完善中,应着眼于文化和制度传承进行更审慎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死刑存在的合法性及范围
    许富仁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28-132. 
    摘要 ( 219 )   PDF(pc)(144KB) ( 360 )   收藏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死刑具有存在的正当性,因为死刑制度源于人类社会的人伦基础,尽管死刑曾经被滥用过。死刑适用的正当性必须经过死刑存在正当性的限定才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死刑的实际适用应该被严格限定在严重危及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范围之内。因此,以"人权规范"作为死刑存在与否的真正基础是不妥当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金融管理
    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与人民币国际化
    何慧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33-138. 
    摘要 ( 260 )   PDF(pc)(170KB) ( 429 )   收藏
    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和人民币国际化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弹性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仅取决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而且也取决于汇率制度弹性化程度;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将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弹性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与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弹性化相同步。人民币国际化应走"弱经济-强制度"模式,遵循"人民币周边国际化※人民币亚洲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路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应逐步放松资本控制,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运行态势与发展建议
    聂名华, 杨飞虎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39-142. 
    摘要 ( 181 )   PDF(pc)(129KB) ( 284 )   收藏
    作为我国基金制度的创新,货币市场基金曾经引起很大的市场反响。当前由于制度变迁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货币市场基金发展面临严重的危机。当前制约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基金国际化、货币市场基金优质投资品种以及股票市场行情。针对上述因素的现实症结,中国应坚决推进汇率制度、利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和扶植货币市场基金的国际化运营,大力发展优质的货币市场投资品种,同时货币市场基金也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不对称、非正规金融与家族制中小企业融资
    费淑静, 栾光旭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43-147. 
    摘要 ( 154 )   PDF(pc)(152KB) ( 377 )   收藏
    和正规金融相比,非正规金融与家族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非正规金融是解决家族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积极鼓励正常的非正规金融活动,承认其在家族制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建立适合民间资本中介化的配置体系;重视非正规的产业导向机制;进行家族制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和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管理中战略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于斌, 张亚辉, 冯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48-151. 
    摘要 ( 234 )   PDF(pc)(129KB) ( 513 )   收藏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战略执行力是企业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正确的战略有赖于卓越的战略执行力。战略制定的环境、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管理沟通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成略执行力,财务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内部流程完善和组织成长四个维度进行综合绩效评测,无疑能够提高企业战略执行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治理结构演进的集群治理模式探析
    安曼, 杨敏, 霍春辉1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52-156. 
    摘要 ( 127 )   PDF(pc)(191KB) ( 252 )   收藏
    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地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使集群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需要构建一种良好的集群治理结构。集群组织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市场和科层组织结构,其治理形式也就需要在一种新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网络组织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公司治理形式的转变,网络治理应成为集群治理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行为选择对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影响探讨--博弈论的分析视角
    蒋满元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57-162. 
    摘要 ( 105 )   PDF(pc)(211KB) ( 196 )   收藏
    在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政策的供给者与接受者、实施对象之间存在着目标与利益的不一致性,因而它们之间的博弈行为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政府间行为选择的博弈过程可体现在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函数选择与政策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应该说博弈的结果对政策制度与选择的优化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育适应内外贸一体化的大批发商
    尚慧丽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63-166. 
    摘要 ( 144 )   PDF(pc)(121KB) ( 177 )   收藏
    内外贸一体化为我国处于困境的批发业提供了大发展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培育符合电子商务时代和流通创新特征的现代大批发商,重新提升和确立批发业的市场地位,就成为我国批发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视野中的文化与社会
    北朝家学的特征及其转变
    邵正坤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67-171. 
    摘要 ( 133 )   PDF(pc)(148KB) ( 286 )   收藏
    北朝时期,家学对于世族门第的维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家学,虽然以儒学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朝文武兼修、儒玄并用、兼综儒释道的方向发展,而这与社会环境、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清僧尼社会形象的文化透视
    王绍欣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72-178. 
    摘要 ( 217 )   PDF(pc)(242KB) ( 193 )   收藏
    中土佛教发展至明清,虽然间或有贵盛、中兴之势,但总体呈现颓波日下之态。这一时期,僧尼群体的社会形象远离圣洁高雅渐趋流于下品,并成为一种脸谱化的定型。明清僧尼丑化的社会形象,既镌刻着佛教世俗化进程中没落的痕迹,也折射出明清独特的时代特色与世俗观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平天国奠都之初的妇女问题
    侯竹青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79-186. 
    摘要 ( 192 )   PDF(pc)(232KB) ( 622 )   收藏
    金田起义之始,太平天国因为行军作战的需要,实行了男女别营的政策。但在奠都南京之前,妇女问题并未真正凸显。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面临着更严峻的军事压力。出于战争的需要,太平天国领导人把男女别营政策推广到全城,同时继续实行"裹胁"妇女的政策。大量的非战斗人员造成物资供应的沉重负担,且随着战事的恶化而加剧。重压之下,太平天国采取措施减少妇女人数,终至放弃男女别营政策,恢复了家庭,使大量的女子从准军人变回家庭妇女。这些举措既稳定了军心,也基本解决了令人颇伤脑筋的妇女问题,为太平天国渡过军事危机和取得前期的军事胜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代财政体制与政策
    金代商税制度考略
    王德朋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87-192. 
    摘要 ( 156 )   PDF(pc)(186KB) ( 326 )   收藏
    商税是金代重要的国家财政来源,其种类主要有盐课、酒课、榷场税、金银坑冶税等。金朝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个税种制定了不同的税率、税额,同时,还针对征税机构和人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将税收定额与官员职务的升降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促进税收总量的增长。金代的税收制度既受辽、宋旧制的影响,又有自身的创造,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乾隆前期清廷放弃本色捐监政策原因探析
    和卫国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93-196. 
    摘要 ( 125 )   PDF(pc)(128KB) ( 213 )   收藏
    乾隆初年,清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本色捐监政策。然而经过一定时期的运作,效果并不理想。最终,随着国家仓储理念的转变,清廷基本放弃了本色捐监政策。究其放弃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基层官员的抵制;其二,捐监事例所定标准与银谷比价变动之间的矛盾,导致报捐标准大大抬高,严重影响报捐积极性;其三,高宗君臣将乾隆前期全局性米价持续上涨缘由之一,归之于本色捐监,因此决定放弃捐监增贮,放任民间自由流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构性供需失衡:北宋钱荒的实质
    熊燕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197-200. 
    摘要 ( 103 )   PDF(pc)(137KB) ( 312 )   收藏
    北宋钱荒不是铜钱供应不足,而是结构性供需失衡。农业税收的集中性与财政开支日常化的矛盾,以及东南"财源之地"与财政开支"内赡京师,外实边鄙"的矛盾,使得货币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最终形成"钱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媒介角色定位
    李军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01-206. 
    摘要 ( 155 )   PDF(pc)(176KB) ( 342 )   收藏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初步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及他们的学说;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共建党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创办工人刊物,利用已有或自己掌握的刊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大众媒介上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深入持久的大论战,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此,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传媒的重要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性与现代性
    文学性: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
    姚文放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07-212. 
    摘要 ( 119 )   PDF(pc)(174KB) ( 397 )   收藏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以对于文学理论科学化的追求为百年文学理论确立了现代性风标,百年文学理论产生了许多学派,但大多与俄国形式主义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特别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文学性"问题,为各家各派凝定了现代性的魂魄,而百年文学理论的内在理路,也受到俄国形式主义现代性内涵的规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性:从自救到解构
    李炜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13-216. 
    摘要 ( 136 )   PDF(pc)(127KB) ( 307 )   收藏
    "文学性"的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文学性"概念体现了强烈的学科意识,他们认为文学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为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解构主义所界定的"文学性"不是指文学的本质属性,而是一种"大文学性",是侵入其他非文学领域的文学特性。当然在文学理论的长河中,对于"文学性"的讨论远不止形式主义与解构主义这两家,但是他们分别揭示的深层次的文学理论问题却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四"新诗语言的现代性反思
    钱静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17-220. 
    摘要 ( 134 )   PDF(pc)(131KB) ( 258 )   收藏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五四"新诗无疑具有里程碑性质,标志着中国诗歌由传统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文学革命及其新诗运动本身就是一个现代性的事件,它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和价值维度,正是借助进化论,新诗运动为自己找到了合法性的依据,进而确立了现代对传统、白话对文言的话语优先权,并以一种断裂的方式对文言及其所代表的传统及文学进行了彻底的否定。简单地以白话代替文言,认定只有白话是新诗的"唯一利器",而不顾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必然造成理论的偏至以及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文论的中国之旅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
    王一川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21-226. 
    摘要 ( 128 )   PDF(pc)(181KB) ( 114 )   收藏
    考察"典型"在中国的东渐历程,它的兴盛主要取决于中国现代文学界把握以鲁迅为代表的新形象创作的需要及"典型"理论的及时输入,其衰落导源于它的自我解构、"新时期"创作新变化、美英文论思潮输入及我国文学理论家的回应。"典型"东渐70年踪迹启示,外来理论在中国新语境的移位必然导致变形,这种移植也能生成民族的和原创的品格。中国化"典型"理论不失为中国现代文论的一次富有民族性和原创性的理论建树。"典型"的错时既促成边缘向中心的位移又埋藏着资源匮乏的种子。"典型"还会重新被唤醒,以新的适当方式去推演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场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去政治化: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一种接受
    赵勇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27-232. 
    摘要 ( 119 )   PDF(pc)(176KB) ( 523 )   收藏
    通过对《诗化哲学》与《美学四讲》相关论述的分析认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前期接受中存在着一种去政治化的倾向。去政治化是"告别革命"的产物,马尔库塞的美学以此种方式参与中国新时期美学热的进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恢复马尔库塞美学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我们对美学与政治之复杂关系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分析学与20世纪中国文论
    唐宏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33-238. 
    摘要 ( 143 )   PDF(pc)(178KB) ( 413 )   收藏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大致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新时期这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每一次起伏都与中国的历史变化和时代需要紧密结合。在一个世纪的旅行过程中,理论经历了种种改造、变异和误读,而正是这种中国化了的心理分析说,成为构成我国现代文论基本面貌的重要质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力与工拙--中西文论范畴之比较
    谢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39-244. 
    摘要 ( 213 )   PDF(pc)(181KB) ( 484 )   收藏
    在西方文论中,"张力"是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念,后被延伸完善成为新批评学派诗歌批评的原则和标准;"工拙"源于中国诗歌的写作技法;梁人沈约首次以"工拙"论诗文,后经宋、明、清三代的演绎和拓展,"工拙"也被完善成了一种诗歌的审美批评标准。"张力"与"工拙"衍生于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土壤中,在性质各异的文化特征中却有着相似的思维状态和审美旨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朝文学补论
    金朝科举与文学
    刘达科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45-250. 
    摘要 ( 143 )   PDF(pc)(3292KB) ( 233 )   收藏
    金朝的科举制度对文学有着重要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了作家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了整个文坛的基本体貌,促使一朝文风的形成和转变。科举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既是文学发展繁荣的一个驱动力,同时又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文学发展繁荣的阻滞力量,呈现出两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初诗人高士谈考论
    张静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51-254. 
    摘要 ( 125 )   PDF(pc)(130KB) ( 194 )   收藏
    高士谈作为金初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今人对其了解主要以《中州集》为据。今考散见于史籍和别集中的相关资料,知高士谈为宋韩王高琼曾孙、宋英宗宣仁高皇后之族弟,为人文温尔雅,多与诗友唱和等,可补《中州集》之不足。高士谈诗歌以去国怀乡为情感基调,以追陶慕苏为人生理想,多借助凄寒悲凉意象的营造感物兴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雷纳韦勒克的文学史观看中国的文学史研究
    胡燕春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55-260. 
    摘要 ( 119 )   PDF(pc)(174KB) ( 171 )   收藏
    雷纳韦勒克是文学史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渊博学者,他的诸种著述都体现出了其对于文学史理论与实践的透彻研究,从而对于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的观念演进与书写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俗传统与高雅传统的现代呈现--赵树理与孙犁的小说创作比较
    陈非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61-265. 
    摘要 ( 141 )   PDF(pc)(154KB) ( 369 )   收藏
    赵树理和孙犁均是延安文坛的代表作家。与"五四"一代作家相比,他们更多地继承了民族文学自身的传统。在创作主题上,他们坚守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脉而来的道德伦理和性情本色。在艺术方式上,赵树理主要将传统的话本评书资源纳入小说创作的现代建构;而孙犁则将古典诗词散文的审美格调和韵致作为小说创作的内在诉求。不同的路径选择带来了两人不同的命运变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新时期以来自然主题在文学场域中的嬗变--以知青文学、寻根文学为中心
    吴景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66-268. 
    摘要 ( 87 )   PDF(pc)(94KB) ( 139 )   收藏
    新时期以来,"自然"主题在文学场域中呈显为从发现到重构等形态。其中,知青文学、寻根文学在思考人的存在和呼唤自然回归的同时,尤其能以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观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存的状态进行了重新反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权语境与宿命意识--《边城》与《一生》主人公悲剧根源的再分析
    雷小青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69-271. 
    摘要 ( 295 )   PDF(pc)(99KB) ( 305 )   收藏
    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与莫泊桑《一生》中的约娜是两个天使型女性,两人共同的悲剧根源是文本的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这是男权文化和宿命论思想在作者心理世界的积淀,并成为他们创作的心理动力"意",男权语境和宿命意识就是"意"在文本中的变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论》"四章"新考与《关雎》五章说
    金宝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72-276. 
    摘要 ( 169 )   PDF(pc)(1850KB) ( 429 )   收藏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十四简"四章"一词,学界看法不一,所言与《诗论》关于《关雎》的评说和历史上对《关雎》的分章均不能严合。通过考证可知,其所指为《关雎》五章中的后四个章节;《关雎》分为五章接近于诗篇原创的分章,是三种分章中最合适的一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句法与语义学界面的翻译问题研究
    张素艳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77-280. 
    摘要 ( 128 )   PDF(pc)(126KB) ( 306 )   收藏
    句子翻译限制因素的本质一直是语言翻译者感到困惑的问题:究竟是句法问题,还是语义学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某些句子翻译中的限制因素分析,可得出新的结论:句子翻译中限制因素的本质是句法与语义学界面问题。语义比句法更为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语义决定句法,即句法不能独立于语义获得描述,二者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海书镜
    评《文学的命脉》
    陈友康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3):  281-283. 
    摘要 ( 107 )   PDF(pc)(87KB) ( 2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