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时期以来,"自然"主题在文学场域中呈显为从发现到重构等形态。其中,知青文学、寻根文学在思考人的存在和呼唤自然回归的同时,尤其能以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观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存的状态进行了重新反思。
中图分类号:
〔1〕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76 . 〔2〕王喜绒, 杨励轩.在生态批评的视域中重新检视中国知青小说〔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3 ,(5). 〔3〕黄建国.理想追求与自我省察--新时期知青文学主题的理性嬗变〔J〕.名作欣赏, 2005 , (12). |
[1] | 贾明. 现代技术与艺术嬗变——兼论“艺术终结”[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09-213. |
[2] | 张伟. 认识论 实践论 本体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9-23. |
[3] | 曹东勃. 时间意识的现代性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17-20. |
[4] | 高文. 元代文人"后陶渊明情结"的文化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217-220. |
[5] | 黄志浩. 论常州词派鉴赏理论的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40-144. |
[6] | 李明伟.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16-121. |
[7] | 徐桂秋. 名辩学派与先秦诗文的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2): 133-1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