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3): 213-216.

• 文学性与现代性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性:从自救到解构

李炜   

  1.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 收稿日期:2006-08-10 出版日期:2007-05-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李炜(1981-),女,江苏如皋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

  • Received:2006-08-10 Online:2007-05-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文学性"的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文学性"概念体现了强烈的学科意识,他们认为文学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为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解构主义所界定的"文学性"不是指文学的本质属性,而是一种"大文学性",是侵入其他非文学领域的文学特性。当然在文学理论的长河中,对于"文学性"的讨论远不止形式主义与解构主义这两家,但是他们分别揭示的深层次的文学理论问题却值得重视。

关键词: 文学性, 俄国形式主义, 解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 

  • I0

〔1〕〔6〕Carvin Paull.A Prague School Reader on Aesthetics, Literary Structure and Style〔M〕.Washington DC : C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64 .
〔2〕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7 .3 .
〔3〕方珊.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北京:三联书店, 1989 .14 .
〔4〕佛格马, 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 1988 .18 .
〔5〕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7 .
〔7〕周玉宁.我对文学的未来是有安全感的---希利斯米勒访谈录〔N〕.文艺报, 2004-06-24 .
〔8〕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97 .
〔9〕希利斯米勒, 金惠敏.永远的修辞性阅读---关于解构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访谈对话〔J〕.外国文学评论, 2001 ,(1).
〔10〕Jonathan Culler.The Literary of Theory 〔A〕.John Guillory , Kendall Thomas .What ' s Left of Theory〔C〕.New York , London :Rou tledge.2000 .
〔11〕〔12〕〔13〕〔14〕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211 , 214 , 13 , 13 .
[1] 王纯菲. 文学性的生活延展与文学的商化写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207-211.
[2] 陈伟, 陈正勇. 20 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50-157.
[3] 姚文放. 文学性: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207-212.
[4] 董馨. 文学性: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23-125.
[5] 徐珂. 解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综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22-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