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3): 261-265.

• 金朝文学补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通俗传统与高雅传统的现代呈现--赵树理与孙犁的小说创作比较

陈非   

  1.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1
  • 收稿日期:2007-03-06 出版日期:2007-05-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陈非(1957-),男,江苏阜宁人,副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7-03-06 Online:2007-05-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赵树理和孙犁均是延安文坛的代表作家。与"五四"一代作家相比,他们更多地继承了民族文学自身的传统。在创作主题上,他们坚守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脉而来的道德伦理和性情本色。在艺术方式上,赵树理主要将传统的话本评书资源纳入小说创作的现代建构;而孙犁则将古典诗词散文的审美格调和韵致作为小说创作的内在诉求。不同的路径选择带来了两人不同的命运变迁。

关键词: 赵树理, 孙犁, 通俗, 高雅

中图分类号: 

  • I206.7

〔1〕刘金镛, 房福贤.孙犁专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 .12 .
〔2〕孙犁.孙犁全集(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164 .
〔3〕孙犁.耕堂读书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 .99 .
〔4〕孙犁.孙犁全集(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179-180 .
[1] 周东华. 民俗视角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类型及模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256-258.
[2] 陈志扬. 清代对试律诗艺的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231-236.
[3] 朱庆华. 赵树理“问题小说”创作观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65-169.
[4] 温朝霞. 通俗文学与商品市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149-153.
[5] 刘博苍. 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互文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27-132.
[6] 杨剑龙. 论上海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84-18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