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1): 26-29.

• 哲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标准、历程与特点

易燕明, 谢中和   

  • 出版日期:2008-01-20 发布日期:2018-11-21
  • 作者简介:易燕明, 1977 年生, 哲学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27);谢中和, 1977年生, 哲学硕士,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江西南昌330027)。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05JJDZH243)

  • Online:2008-01-20 Published:2018-11-21

摘要: 以西方哲学的转型为尺度和参照系, 中国哲学的转型也经历了从古代形态到近代形态再到现代形态的转换。但由于中国哲学的转型又是在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包括了自身资源的重新激活与创造性转换, 因此又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 中国哲学转型, 西方哲学转型, 哲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 

  • B25

〔1〕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第255 页.
〔2〕萧萐父:《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 《吹沙集》, 成都:巴蜀书社, 1991 年, 第13 页.
〔3〕方以智:《物理小识·自序》.
〔4〕王夫之:《骚首问》,《船山全书》第12 册, 长沙:岳麓书社,1996 年, 第637 页.
〔5〕〔6〕韦政通:《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上卷),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91 年, 第4 、2 -3 页.
[1] 黄琳. 朱熹的“气质”与“恶”思想简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39-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