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哲学  社会学  法学  经济学  历史学  文学 
    哲学
    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自我阐释
    孙正聿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4-9. 
    摘要 ( 191 )   PDF(pc)(263KB) ( 497 )   收藏
    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 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 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只“ 看不见的手” 。对思想的前提批判, 就是揭示和反思思想构成的根据和原则, 从而变革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 从而变革人的实践活动。哲学对思想的前提批判, 包括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的前提批判、本体论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存在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前提批判以及现代哲学的自我前提批判等主要内容。哲学在思想的前提批判中不仅反映和表征时代精神, 而且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耶克社会自发进化论述评
    阎孟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3-17. 
    摘要 ( 189 )   PDF(pc)(162KB) ( 174 )   收藏
    哈耶克的社会自发进化论就是力图向人们证明, 人类社会秩序的扩展是一个自发的进化过程, 如果人们不想失去自己的文明基础和文明的成果, 就不要试图凭借自己的理性去人为地设计和建构社会秩序。这种自发进化论是以贬低人类理性能力为前提的, 因而这一理论尽管不乏有价值的见解, 但其论证又包含着不少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义制度建构中道德因素的作用———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方案剖析
    王晓升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8-22. 
    摘要 ( 95 )   PDF(pc)(161KB) ( 227 )   收藏
    哈贝马斯和罗尔斯都主张把道德正义和政治正义区分开来, 不同的是, 哈贝马斯强调道德正义在政治正义中的作用, 而罗尔斯对此则根本否认。但是, 罗尔斯的政治正义是一种具有强道德能力的人在纯粹程序正义中选择的结果, 并演化为一种特殊的道德正义。而哈贝马斯的政治正义是具有弱道德能力的人在民主商谈中妥协的结果, 但是弱道德能力的人却要引用道德理论来为政治正义辩护。实际上正义的制度不需要道德基础, 却需要弱道德能力, 它是在一定政治共同体中, 具有弱道德能力的人按照民主程序而达成利益妥协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恩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分歧
    何兵, 刘俐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23-25. 
    摘要 ( 151 )   PDF(pc)(119KB) ( 297 )   收藏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激励了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 但是库恩本人并不认同科学知识社会学者们的激进立场。在某种意义上, 库恩的历史意识促使他更多地去关注历史上的科学而不是现实中的科学实践。这种研究进路上的差异正是库恩激烈批评SSK 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标准、历程与特点
    易燕明, 谢中和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26-29. 
    摘要 ( 161 )   PDF(pc)(154KB) ( 180 )   收藏
    以西方哲学的转型为尺度和参照系, 中国哲学的转型也经历了从古代形态到近代形态再到现代形态的转换。但由于中国哲学的转型又是在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包括了自身资源的重新激活与创造性转换, 因此又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
    论增富的量化标准和形而下实现路径
    牟岱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30-33. 
    摘要 ( 96 )   PDF(pc)(144KB) ( 204 )   收藏
    新农村建设应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 从转变发展模式的理念出发, 在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 贯彻以人为本的改革宗旨, 尊重农民意愿, 按照农民自己的增富要求, 制定阶段性解决增富问题的发展目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让农民沿着“ 形而下”途径自主发展生产, 实现增富。在这个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杠杆作用, 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和金融保障。为此要建立面向“ 三农” 的公益性农业信用贷款体系, 把国家对农村的反哺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
    贾凤姿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34-36. 
    摘要 ( 444 )   PDF(pc)(112KB) ( 374 )   收藏
    中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 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 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维方式问题, 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不科学的发展观、不公正的伦理观、片面的私德观、缺位的政绩观是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 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马兆龙, 赵庆海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37-39. 
    摘要 ( 154 )   PDF(pc)(143KB) ( 155 )   收藏
    目前,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但仍处于初期阶段;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但地区分布不平衡; 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 但剩余劳动力持续增长与城镇有限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但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将较长期存在。我国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向为: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 大城市继续快速发展; 若干大都市连绵区逐步形成壮大; 几个国际性城市将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网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新的社会阶层
    沈忻昕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40-41. 
    摘要 ( 164 )   PDF(pc)(79KB) ( 200 )   收藏
    新的社会阶层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这一阶层的本质属性可定位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新的社会阶层概念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它的突出特征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受益者的统一, 这个统一具有深刻性和广泛性; 它的重要作用表现为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力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情低保”与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微效分析———对抚顺市某区的个案研究
    冯希莹, 王源, 李楠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42-45. 
    摘要 ( 149 )   PDF(pc)(204KB) ( 180 )   收藏
    低保政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防线,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市贫困居民的最基本生活权利。然而在其实施的过程中, 却出现了一些“ 人情低保” 的现象, 并最终造成了政策微效。通过对抚顺市某区的调查研究发现,“ 低保政策微效”产生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申请者对于“ 额外福利” 的追求;; 非正式规则的介入; 具体工作人员裁量权的非正式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
    社会救助权的法律定位及其实现
    杨思斌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46-51. 
    摘要 ( 157 )   PDF(pc)(182KB) ( 441 )   收藏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 它具有社会保障权的一般属性, 又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社会救助权在社会保障权利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地位。树立先进的社会救助理念, 制定社会救助法, 明确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完善社会救助权的法律救济, 是我国公民社会救助权实现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超越技术法律控制困境的可能性———兼论技术法律控制的理性转向
    苏建, 陈凡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52-55. 
    摘要 ( 103 )   PDF(pc)(137KB) ( 290 )   收藏
    人们制定了诸多的法律试图控制现代技术, 但技术法律控制的部分成功却掩盖了本质性的困难。以技术工具理性为逻辑起点, 指出技术工具理性与法律价值理性的分裂是造成控制困境的根源所在, 并通过对法律自身属性的分析, 进一步分析了超越困境的可能性, 为超越现代技术法律控制困境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我国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丛立先, 卢洋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56-59. 
    摘要 ( 219 )   PDF(pc)(139KB) ( 277 )   收藏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与信息产业相并列的21 世纪两大新兴产业之一, 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而受到各国高度重视。但是, 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 文化产业面临着盗版走私、假冒伪劣、窃取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巨大挑战, 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
    东北振兴政策的效果评价及调整思路
    魏后凯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60-65. 
    摘要 ( 171 )   PDF(pc)(302KB) ( 327 )   收藏
    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 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有些政策尚待细化、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推进缓慢等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国家支持东北地区振兴的重点领域应是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国家战略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步伐四个方面。应坚持完善国家支持政策、调整各项政策之间协调的调整方向,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 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经营机制、援助机制、补偿机制和合作机制, 逐步形成一个推动东北振兴的政策保障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以新疆阜康市为例
    罗夫永, 原新, 柯娟丽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66-70. 
    摘要 ( 119 )   PDF(pc)(214KB) ( 332 )   收藏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土地类型多样且组合度变化多端, 如何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 从整体上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优化发展模式, 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 构建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 使区域土地优化利用, 不仅空间布局趋于优化, 而且数量结构要素组合趋向合理。这既体现了耕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又使土地利用开发程度提高, 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布局, 有利于初步实现生态环境脆弱区综合效益的持续、均衡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生产服务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地位与对策
    路通, 刘立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71-73. 
    摘要 ( 95 )   PDF(pc)(121KB) ( 235 )   收藏
    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 现代生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扩大就业、加速新型化工业进程等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现代生产服务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提出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生产性服务链, 加快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统筹规划、组织创新的设想。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构建有利于二、三产业融合的机制和环境、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金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等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从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中部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研究
    梁启东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74-77. 
    摘要 ( 131 )   PDF(pc)(139KB) ( 314 )   收藏
    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从区域一体化的一般性分析出发, 探讨市场一体化为区域协作的本质要求, 对市场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阐述, 并提出以资源互享、优势互补;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企业主体、政府协调; 优化配置、互惠互利四项原则为基础, 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 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 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 构建一体化协调机制, 从而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西部地方政府创新制度化能力及其可持续性的实证比较
    王焕祥, 黄美花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78-82. 
    摘要 ( 128 )   PDF(pc)(432KB) ( 194 )   收藏
    以地方政府创新制度化能力以及创新可持续性的概念为基础的对东西部地方政府创新制度化能力及其可持续性的实证比较研究表明, 东部地区创新制度化的能力并不显著强于西部, 各地区的制度化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稳定特征及稳定趋势; 各地所进行的创新更多的是问题导向型或探索型创新, 西部地区则是一种跟进式创新, 东西部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中等偏弱; 在创新内容上,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越可能关注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 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更多地从“ 私域” 内的竞争转向公共领域内的竞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排放效应的实证分析
    刘耀彬, 陈斐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83-85. 
    摘要 ( 165 )   PDF(pc)(145KB) ( 294 )   收藏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排放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等人均污染排放量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 发现在不同城市化发展时期, 城市化与诸环境污染排放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复杂, 有些存在单向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原因, 而有些则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原因。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函数模拟表明, 在城市化进程缓慢增长时期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时期, 人均污染排放物的响应情景相差很大, 有的持续下降, 有的持续增加, 而有的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研究
    赵爱玲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86-88. 
    摘要 ( 127 )   PDF(pc)(123KB) ( 182 )   收藏
    辽宁省担保机构自2003 年以来发展迅速, 但在各市间发展不平衡, 出现了竞争无序、风险积聚、良莠不齐的现象。辽宁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在外部环境和自身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完善政策法规, 增强担保机构资金实力, 鼓励机制、体制创新等方法可以促进辽宁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和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贺京同, 万志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89-92. 
    摘要 ( 155 )   PDF(pc)(164KB) ( 600 )   收藏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紧密相连的。将我国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适宜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己经比较高了。因而, 我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注意对知识产权的范围做出更具体的规定, 从而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另一方面又可以克服因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过于广泛而给我国技术创新带来的阻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的变化机制分析
    王春萍, 杨蜀康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93-95. 
    摘要 ( 241 )   PDF(pc)(125KB) ( 184 )   收藏
    充分了解贫困的变化机制, 对贫困消减政策的制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增长和社会不平等状况对贫困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但其决定机制并非简单。通过对贫困指数进行分解, 从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各阶层实际经济增长的差异、社会不平等程度与社会各阶层人口变动对贫困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后发现, 促进社会平等与社会成员自由流动的社会改革对贫困的消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可以实现的, 有效的贫困消减策略需要一整套系统协调的社会经济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美网络金融监管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刘俊奇, 陈冉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96-98. 
    摘要 ( 149 )   PDF(pc)(124KB) ( 422 )   收藏
    欧美网络金融监管开始得较早, 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网络金融监管制度, 而我国的网络金融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 遇到了不少关系到金融安全的问题, 我国应结合现有的金融监管格局, 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 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及时出台调整网络金融监管方面的新法规, 以适应促进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政府规制灵活性制度研究与借鉴
    包晓峰, 于占东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99-101. 
    摘要 ( 190 )   PDF(pc)(123KB) ( 220 )   收藏
    政府规制灵活性制度是美国政府规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 年以后, 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其规制方案的经济影响, 听取小企业代表和维权与宣传办公室的意见和建议, 规制灵活性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小企业过重的规制负担问题有所缓解。为了促进我国小企业的发展, 我们应认真研究我国小企业的规制环境问题, 借鉴美国政府规制灵活性制度的经验, 切实减轻小企业的规制负担, 尽可能实现规制负担公平化, 争取小企业的更多参与, 并考虑引入司法审查措施, 解决不当规制造成的小企业负担沉重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
    董亮, 胡海鸥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02-105. 
    摘要 ( 243 )   PDF(pc)(155KB) ( 375 )   收藏
    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弱于西方发达国家, 其原因复杂多样。就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来说, 由于中国资产市场发展水平、社会体制完善程度以及国民财富结构和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存在阻滞。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中国市场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资产价格虽然可以影响消费和投资, 但是消费的财富效应和投资的托宾Q 效应都很不明显, 以致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在我国不够通畅。因此, 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 疏通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尤其是疏通股票市场渠道, 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张丽艳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06-108. 
    摘要 ( 141 )   PDF(pc)(114KB) ( 254 )   收藏
    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解决“三农” 问题, 实现农业现代化, 统筹城乡发展, 这离不开土地规模经营。在我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必须依靠政府采取相关措施, 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土地规模经营基础上,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 建立为土地经营大户提供融资的机制, 发展农协组织和现代农业建设, 都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共有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学
    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
    孙卫国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09-115. 
    摘要 ( 368 )   PDF(pc)(296KB) ( 1382 )   收藏
    朝鲜半岛在与中国长期的交往中, 形成了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中心的慕华思想, 这种思想在朝鲜王朝得以发扬光大。朝鲜自认出身东夷, 慕华政策使得朝鲜由“ 夷” 变“ 华” 。李成桂立国之初, 请求朱元璋赐国号“ 朝鲜” , 从而奠定了双边交往的基调。而箕子崇拜更强化了这种慕华思想, 制度上向明朝学习, 文化上向明朝看齐, 接待明朝使臣的馆驿名之为慕华馆, 慕华与事大成为朝鲜王朝对待明朝的基本文化心态, 使双边关系成为典型的朝贡关系。朝鲜因“ 慕华” 也变成了“ 小中华” 。而当明朝灭亡以后, 朝鲜不认同清朝的中华正统, 而自认为是中华世界中唯一的中华余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字小与国家利益:对于明朝就朝鲜壬辰倭乱所做反应的透视
    陈尚胜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16-123. 
    摘要 ( 257 )   PDF(pc)(2622KB) ( 811 )   收藏
    明朝援救朝鲜抵御日本侵略的决策, 不仅有着字小扶危、保护藩属国家的因素, 也有着维护辽东边疆安全的利益动机。而晚明以及清朝的朝贡制度, 已构成国家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朝贡制度虽然在经济上因为采取“ 厚往薄来” 而成为弊政, 但在国家的安全利益上却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户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以“漂流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孟晓旭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24-129. 
    摘要 ( 348 )   PDF(pc)(199KB) ( 1237 )   收藏
    因为披难而经中国遣返的日本漂流民对清朝的热心救助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他们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与见闻更是“锁国” 时期日本的重要海外情报, 甚至影响了日本幕府的外交政策;; 根据日本当地儒者与漂到日本的中国漂流民笔谈的记录, 这些儒者对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怀有一种既尊崇又鄙夷的矛盾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 江户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对江户时代日本自身身份界定和本国意识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略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耆英的制夷思想与实践
    王开玺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30-136. 
    摘要 ( 196 )   PDF(pc)(221KB) ( 709 )   收藏
    耆英是中国外交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到近代转变时期的封建官员, 其夷务思想, 带有明显的愚昧成分; 其制夷方法, 带有封建官僚的智术狡黠; 其办理夷务的一个结果, 是中国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在此期间的耆英, 对西方国家的某些认识是较为清醒的, 也曾提出过一些可贵的制夷思想。耆英虽算不上开明、进步的外交家, 但却是一位力图重新认识夷人、探求制夷之策的“ 夷务” 大员;; 虽然未必是一位真诚的爱国者、主战者, 但亦决非如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 是一位可耻的卖国者、投降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安石《礼记》学探论
    潘斌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37-139. 
    摘要 ( 158 )   PDF(pc)(116KB) ( 263 )   收藏
    郑玄、孔颖达秉承注不破经、疏不破注的原则, 有时表现出迷信经书的特点, 把经书的一些理想化记载当做事实看待。王安石则对这些理想化的记载进行重新审视和拷问, 并提出自己的新见。王安石在驳斥郑注孔疏并阐述己见时, 根据对字的训释及其它文献的记载, 并讲求义理的推求, 力图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把握圣人的言外大意。王安石在训释《礼记》时使用了“先王” 一词, 并明显地体现出他有尊崇周公和周礼的倾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蔡廷锴民主革命思想的历史演变
    马若义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40-143. 
    摘要 ( 199 )   PDF(pc)(137KB) ( 215 )   收藏
    蔡廷锴民主革命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九一八” 事变前, 蔡廷锴民主革命的行为意识体现了崇拜旧民主主义革命、排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导致其不自觉地充当了维护反动统治的工具;; “ 九一八” 事变后, 以“联共反蒋” 为特征, 以抗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使蔡廷锴在实践中成为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政治盟友;; 抗日战争胜利后, 蔡廷锴逐步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信念, 最终走上了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路, 实现了由爱国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
    对话与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之生成
    党圣元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44-149. 
    摘要 ( 187 )   PDF(pc)(192KB) ( 452 )   收藏
    对话是揭示和实现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通过中西、古今两个维度来实行这种对话, 应该成为我们探究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的一个汇交点,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和价值或许在这种持续而深入的跨越文化时空的对话中不断地得到彰显和关注。在对话的过程中, 超越中西、古今文化二元对立的认识与评价模式, 尊重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空的文论话语系统之间的文化差异性, 强调平等性、包容性,对于对话之有效性至关重要。理想之对话, 应该是一个充满多种可能和多种张力的思想过程, 而此对于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之生成, 并且呈现为一个充分开放的系统, 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 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
    陈伟, 陈正勇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50-157. 
    摘要 ( 193 )   PDF(pc)(320KB) ( 147 )   收藏
    20 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是现代都市的产物, 是“ 五四” 新文化的余绪, 反映了启蒙背景下都市市民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趋向。蕴涵着新的都市审美情趣的这些流行歌曲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内涵, 它反映现实、干预现实的文化情怀与都市书写, 蕴涵的追求科学、民主的时代精神, 对古诗词经典意象、词句和典故的移用以及歌词整体上所呈现出的昂然诗意等都体现出独特的文学性内涵。中国早期的流行歌曲之所以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正是在于其丰富的文学性内涵, 而这种文学性的多层次构成及其完美组合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艺术文化的创新与继承、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而真正具有恒久生命力的艺术总是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结合时代感与传统意象, 任何激进的偏废对艺术和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派都市流行歌曲的现代性与传统性
    和清, 龙迪勇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58-164. 
    摘要 ( 105 )   PDF(pc)(301KB) ( 638 )   收藏
    从都市生活与乡土情结、外来影响与本土资源、现代情感与古典意象等三个方面, 对海派都市流行歌曲的现代性和传统性进行的初步探讨显示: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而真正的艺术总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我们不能为了强调一方面而把另一方面给抛弃掉了。在这方面, 海派都市流行歌曲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这也正是它长期以来流行不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对文学理论的结构分析
    冯巍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65-168. 
    摘要 ( 121 )   PDF(pc)(147KB) ( 555 )   收藏
    “ 语言学转向”的影响是中国文学理论新时期30 年发展过程中值得审视的一个侧面。乔姆斯基语言学的“ 转换— 生成” 模式启发了我们:对文学理论的结构分析, 不是对被表达其意义的事物本身的结构即现实的结构进行分析, 而是对表达手段的结构进行分析, 即是对各个文学理论文本的生成过程, 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分析, 以基本的“ 理论素”为节点, 寻求文学理论的深层结构, 探索其转换为各个文学理论文本即表层结构的参数, 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文学理论的“ 普遍语法” 。它应该能够对这些“理论素” 如何构造、生成各种已有的和将有的理论体系做出解释, 也应该能够对不合乎“ 语法” 的理论体系是如何生成的做出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文化构建功能
    赵志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69-173. 
    摘要 ( 152 )   PDF(pc)(165KB) ( 189 )   收藏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 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 更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作为文化的载体, 语言构建着后人的主观经验和文化世界。如果说, 民族语言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世界观并以此构建民族成员的文化和世界观的话, 那么, 民族的文学语言主要积淀本民族的以审美情感、经验为核心的审美文化, 并以此构建本民族成员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观。因此, 植根于民族语言传统, 且能将这种语言传统中的民族审美文化内涵与自身当下人生经验和情感融通起来的作家, 其创作的作品在表达个人当下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的同时, 往往积淀着丰厚的民族审美文化意蕴, 显得浑厚自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肃对郑玄《诗》学的反动、原因及学术史意义
    郝桂敏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74-178. 
    摘要 ( 227 )   PDF(pc)(3449KB) ( 129 )   收藏
    王肃反对郑玄多用《三家诗》的做法, 进一步抛弃了今文学说, 为魏晋玄学抛弃谶纬学说开辟了道路。王肃反对郑玄所用古说, 进一步从文学角度言《诗》, 有利于恢复《诗经》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 王肃变通古说, 为当时的政治服务, 为魏晋禅代作了理论宣传, 其学说在西晋被立为学官。王肃有意和郑玄争胜, 一方面,其多能发现郑玄解释《诗经》的弊端, 有利于学术的争鸣和进步; 另一方面, 郑玄的合理学说没有得到王肃的认可, 这就造成了《诗经》解释中的混乱局面。由于王肃没有用一种新的理论指导其经学注释, 因此, 他对郑玄的反驳没有一以贯之的标准, 因此, 在郑玄之后, 王肃经学并没有真正取代郑玄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述论
    伍联群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79-182. 
    摘要 ( 137 )   PDF(pc)(2697KB) ( 238 )   收藏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不仅反映了北宋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风貌和特征, 也体现了他们和巴蜀地域的密切关系。北宋文人以官员身份入蜀, 在政治上富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且在文化上也具有较高的修养。巴蜀地域文化的特质, 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 形成其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唐代小说的诗化现象
    阳建雄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83-186. 
    摘要 ( 96 )   PDF(pc)(2601KB) ( 142 )   收藏
    唐代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时代。受这种崇诗风尚的感染, 唐代小说呈现出一种诗化特征。唐代小说的诗化特征首先表现为小说文本形式中大量插有诗歌, 其次表现为小说追求诗的情韵, 表现诗的意境。前者是外在的, 后者是内在的, 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陶庵梦忆》的创作心理动因
    张丽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87-189. 
    摘要 ( 189 )   PDF(pc)(111KB) ( 283 )   收藏
    对昔日美好事物的追恋、渴慕和怀归情结是张岱创作《陶庵梦忆》的心理动因。通过这些“ 梦”“ 忆” 意象, 张岱隐隐地显露出对晚明生机勃勃、人情放逸的时代的肯定、赏悦和颂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说新语》的文体成因
    刘伟生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90-192. 
    摘要 ( 315 )   PDF(pc)(171KB) ( 189 )   收藏
    《世说新语》在文体特征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根源于由来已久的分类思想与分类体制, 也得益于传统的语录文体、答问文体, 更表征着雅尚清谈的时代风尚, 当然也与编撰者远实用而近娱乐的赏心目的与意识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兹华斯:生态意识的觉醒者
    王晓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93-195. 
    摘要 ( 176 )   PDF(pc)(173KB) ( 501 )   收藏
    国内对华兹华斯的评价多受传统浪漫主义观点影响, 将其定为消极浪漫主义者, 而对作品也少有深入研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华兹华斯的作品, 将其还原到他所处的时代以重新解读其作品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文建构与深度追求———试论王充闾的美学观
    徐迎新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1):  196-198. 
    摘要 ( 103 )   PDF(pc)(114KB) ( 113 )   收藏
    基于长期文学艺术创造实践, 王充闾对文学艺术乃至审美问题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主张。王充闾的美学观念体现为人文化的本体追求、写意的精神表现、深度追求的创造和无中介的心灵交流。他的美学观是对人的世界的关怀, 显现出强烈的人文性特征。然而, 王充闾并不像当代思潮中的人本主义强调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生中的意义, 而是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 强调具有现实意义的理性思考与深度追求的作用, 从而显现出更多的社会理性与使命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