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2): 102-106.

• 经济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企业生产能力选择对过度竞争现象形成的影响分析

蒋满元   

  •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蒋满元, 1965 年生, 经济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3)。
  • 基金资助:
    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RC2007032); 广西财经学院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成果

  •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企业的生产能力之所以会出现“ 过剩” 现象, 生产能力本身所具有的沉淀性特征应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要素。沉淀成本使得企业形成的生产能力具有某种程度的承诺性, 即企业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就有可能在未来各期都存在于市场上并随时可以运用这些生产能力来增加产量而不会轻易地去降低自己的产量; 既然生产能力具有了承诺特性与策略效果, 那么继续发展下去的结果就难以避免地会形成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并进而引发现实中的过度竞争现象。此外, 进入遏制、有限度的进入容纳以及重复博弈过程中形成的博弈均衡也会形成剩余的生产能力和最终引发现实中的过度竞争现象。

关键词: 过度竞争, 沉淀成本, 进入遏制, 进入容纳, 博弈均衡

中图分类号: 

  • F270

〔1〕罗云辉:《过度竞争:经济学分析与治理》,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第116 -125 页.
〔2〕曹建海:《过度竞争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第88 -92 页.
〔3〕魏后凯:《从重复建设走向有序竞争》,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 第177 -180 页.
〔4〕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第153 -155 页.
〔5〕杨小凯:《经济学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第202 -210 页.
〔6〕罗云辉、夏大慰:《市场经济中过度竞争存在性的理论基础》,《经济科学》2003 年第4 期.
〔7〕夏大慰、罗云辉:《中国经济过度竞争的原因及治理》, 《中国工业经济》2001 年第1 期.
〔8〕张维迎、马捷:《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经济研究》1999 年第6 期.
〔9〕张五常:《经济解释》,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第165 -166 页.
[1] 刘玉贤. 基于博弈均衡的自然正义——肯·宾默尔平等观的自然主义基础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39-42.
[2] 洪开荣.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90-93.
[3] 苏梅梅. 中国零售业外资进入与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180-181.
[4] 马新, 王大中. 重罚非法使用知识产权行为的有效性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176-177.
[5] 汤吉军, 郭砚莉. 沉淀成本与贸易保护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65-167.
[6] 盛文军, 孟辛. 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78-8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