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文化社会学视域里, 文学经典的选取是一种排他性的建构性行为。个体审美评价要求普遍性认同的心理需要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原动力。推动文本进入经典序列的方式主要有政治权力的推行、知识精英的遴选和大众舆论的评判。当下, 图像作为与语言相对的一种表述力量异军突起, 语言的中心地位遭到挤压, 文学经典的中心地位相应遭到放逐。消费文化思潮使文学经典成了所指空洞的纯粹消费品。后现代文化对“ 中心”合法性的质疑, 消解了文学经典存在的根基, 为文学经典唱起了挽歌。
中图分类号:
〔1〕艾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年, 第189 -190 页. 〔2〕鲁迅:《〈绛洞花主〉小引》, 《鲁迅全集》第7 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 第419 页. 〔3〕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年, 第75 -76 页. 〔4〕皮锡瑞:《经学历史》, 上海:上海书店, 1996 年, 第89 页. 〔5〕〔6〕班固:《汉书》第10 册传(四), 北京:中华书局, 1962 年,第3159 、3107 页. 〔7〕王荣文:《金庸研究的新起点———〈金庸茶馆〉出版缘起》,《金庸茶馆壹》,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8 年, 第40 页. 〔8〕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北京:三联书店, 1989年, 第156 页. 〔9〕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年, 第8 页. |
[1] |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
[2] | 程娜. 东北老工业基地智能化转型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63-73. |
[3] | 任保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维动力体系的系统再造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0. |
[4] | 张衔, 徐延辰. 最低工资标准的理论依据与定量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95-102. |
[5] | . 海洋经济系统: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72-80. |
[6] | .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开发路径的仿真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02-108. |
[7] | 韩喜平, 李恩. 异质性视角下两种类型合作社动力系统构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16-121. |
[8] | 赖德胜, 陈建伟. 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创新型国家——OECD成员国的经验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25-130. |
[9] | 殷晓燕. 文化语境与 “文学经典” 的释义——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30-233. |
[10] | 宋玉书. 文化共享仪式与多元解码立场———文学经典影视传播的传播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55-259. |
[11] | 史春阳, 孙冀. 辽宁大陆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政策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44-147. |
[12] | 耿化敏. 试论社会主义改造加速完成的动力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81-185. |
[13] | 陈秀山, 赵霄伟.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和可持续性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21-125. |
[14] | 姚旭. 制度动力学视角下的行业信用体系法律建设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81-183. |
[15] | 姜国刚, 衣保中. 循环经济范式演进的动力机制与系统结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04-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