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充满盲目乐观主义色彩的福山历史终结论虽然凸现了其在触及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矛盾时的全球性理论视野, 但是其基本立场是客观唯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 这从根本上导致其内在的理论困境和外在的现实困境。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使其在理论上静止、孤立和片面地把握全球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 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则使其面对差别、边缘质疑的实践方面陷入无法自拔的现实困境。因此, 回归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走出福山历史终结论困境的可能性道路。
中图分类号:
〔1〕〔2〕〔3〕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313 、276 、248 页. 〔4〕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册, 北京:三联书店, 1997 年, 第44 页. 〔5〕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第91 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89 页. |
[1] | 庄友刚. 全球化与区域化:当代城市发展的二重趋势与内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19. |
[2] |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
[3] | 付文军.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技术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85-91. |
[4] | 孙民.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文化自信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46-51. |
[5] |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30. |
[6] |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41. |
[7] | 宋全成. 论中国投资移民的积极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38-44. |
[8] | 万明. 全球化视野下晚明漳州青花瓷的异军突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21-128. |
[9] | . 实践参与、文化圆融、生存规范与法度的主体性自觉——“后全球化时代”①中国价值观念之公共性新规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37-41. |
[10] | . 跨国公司全球化治理模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2-136. |
[11] | 李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与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41-146. |
[12] | 马建青. 苦难意识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54-56. |
[13] | 佟晓梅. 国家安全视阈下中国外语教育政策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222-224. |
[14] | 潘晓珍. 论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公民的世界公民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67-71. |
[15] | 姜涛. 主体意识的迷津:对西方法学主义的文化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95-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