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2): 84-87.

• 哲学元问题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持有型犯罪主观故意之推定认定

张云鹏   

  • 发布日期:2018-11-21
  • 作者简介:张云鹏, 1974 年生, 法学博士, 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辽宁沈阳110036)。
  • 基金资助: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07CFX015 )

  • Published:2018-11-21

摘要: 推定是证明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方法。持有型犯罪行为的静态性特征, 使得由控诉方证明持有人对特定物品或者财产的非法持有出于故意的心理状态极其艰难。只有基于客观存在的持有行为合理地推定持有人具有持有故意才是解决这一司法困境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持有, 主观故意, 推定

中图分类号: 

  • D914

〔1 〕J. C. 史密斯、B. 霍根:《英国刑法》, 李贵方等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年, 第53 页.
〔2 〕Lafave and Scott, Criminal Law, West Publi shing Co. , 1972 ,p. 182 .
〔3 〕〔11 〕储槐植:《三论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持有” 》, 储槐植:《刑事一体化》,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年, 第297 -302 、299 页.
〔4 〕苗有水:《持有型犯罪与严格责任》, 《法律适用》1998 年第5 期.
〔5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6 页.
〔6 〕P. H. 科林:《英汉双解法律词典》, 陈庆柏等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年, 第416 页.
〔7 〕《法学词典》(增订版),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年, 第666 页.
〔8 〕陈正云、李泽龙:《持有行为———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样态》, 《法学》1993 年第5 期.
〔9 〕于英君、张志勇:《论持有型犯罪的立法完善》, 《法学》1996年第5 期.
〔10 〕饶景东:《议持有型犯罪》, 《中外法学》1993 年第6 期.
[1] 付立庆. 间接正犯概念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判断[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78-87.
[2] 曹胜军, 常保国. 监察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衔接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88-92.
[3] 卫磊. 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刑法立法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07-110.
[4] 赵小锁. 论刑法价值冲突的协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80-82.
[5] 骆群. 环境犯罪成立标准前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59-61.
[6] 孙文红, 李美荣.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认罪与和解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64-68.
[7] 赵颖. 外逃贪官引渡与我国的刑法完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79-82.
[8] 张小虎. 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进程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88-94.
[9] 许富仁. 死刑存在的合法性及范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128-132.
[10] 屈琦. 论在刑法中引入职前受贿罪[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85-89.
[11] 张云鹏. 死刑限制的刑事一体化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78-80.
[12] 石英.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保障[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6): 33-38.
[13] 阎二鹏. 法教义学视角下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省思——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73-79.
[14] 李立丰. 美国刑法中的共犯认定标准——以加利福尼亚州相关司法实践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80-86.
[15] 骆群. 受贿罪刑罚配置发展中的立法思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92-9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