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3): 218-221.

• 现代汉语演进与文学创新 • 上一篇    下一篇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审美内涵分析

康艳   

  • 出版日期:2009-05-15 发布日期:2018-11-21
  • 作者简介:康艳, 1975 年生, 辽宁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辽宁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辽宁沈阳110 -036)。

  • Online:2009-05-15 Published:2018-11-21

摘要: 由2003 年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所引发的学界关于"审美日常化"的思考, 由于持续的理论关注与学术内涵的阐发, 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理论话语, 成为我们思考当代文化、文学现象的一种方式。从"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合法性存在、中国语境、审美表征、审美弱化以及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对于物化世界的超越这几个层面可以窥见这一理论话语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 审美日常化, 日常生活, 审美性, 物化

中图分类号: 

  • B83-0

〔1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 第12 页.
〔2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年, 第307 页.
〔3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 第228 页.
〔4 〕A. 赫勒:《日常生活》,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 年, 第6 页.
〔5 〕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第37 页.
〔6 〕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62 页.
[1] 唐善林. “生活论美学”话题缘起语境及其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94-198.
[2] 李西建. 重构“生活论美学”:意义、内涵与方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99-203.
[3] 李雷. “微时代”的文艺生产与审美接受[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38-143.
[4] 刘朝霞. 物化·奴化·异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9-192.
[5] 许宁. 微时代的审美趣味新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73-176.
[6] 陈伟, 冯爱琳. 从文艺美学的视阈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09-213.
[7] 董文桃. 论苏青创作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7-240.
[8] 龚群. 现代伦理的变奏:交互主体伦理与人的物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6-21.
[9] 綦晓芹. 《诗集传》中朱子的理想社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218-221.
[10] 盖光. 文艺学的生存论关注与日常生活生态审美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72-175.
[11] 郑飞. 现代性辩证法视野中的现代性批判———青年卢卡奇哲学思想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14-17.
[12] 韩德信. 从大众文化批判到日常生活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200-20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