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5): 115-119.

• 宏观经济调控下的财政与金融 • 上一篇    下一篇

春秋公族政治述论

马卫东   

  • 出版日期:2009-09-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马卫东, 1972 年生, 历史学博士,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12)。
  • 基金资助:
    吉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06QN04 )

  • Online:2009-09-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春秋时期, 公族是指列国出于历代国君的贵族成员, 其家族形态可区分为三种类型:时君的家族、公子之宗和别子之宗。按照宗法制规定, 时君的家族构成君统, "公子之宗"和"别子之宗"构成宗统, 君统以宗统为藩屏, 宗统却不可觊觎君位。然而, 春秋时期, 列国君统内部、君统与宗统之间, 无不围绕着权力和财富展开激烈的斗争, 并最终使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的贵族政治秩序陷入了全面的危机之中。以新的政治形态取代垂死的宗法贵族政治, 成为春秋晚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春秋, 公族, 君统, 宗统

中图分类号: 

  • K225

〔1 〕〔2 〕〔3 〕〔14 〕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第151 、170 、173 、156 页.
〔4 〕〔5 〕〔12 〕〔19 〕〔20 〕〔21 〕〔23 〕〔24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第437 、438 - 441 、446 、450 、450 、451 、528 、436 页 - 441 、446 、450 、450 、451 、528 、436 页..
〔6 〕童书业:《春秋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年, 第67页.
〔7 〕王恩田:《从鲁国的继承制度看嫡长制的形成》, 《东岳论丛》1980 年第3 期.
〔8 〕〔11 〕李衡眉:《先秦继承制为选择继承说》, 《学术月刊》1987 年第10 期.
〔9 〕何浩、张君:《试论楚国的君位继承制》, 《中国史研究》1984 年第4 期.
〔10 〕杨朝明:《周公事迹研究》,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2年, 第62 - 66 页 - 66 页..
〔1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二年, 北京:中华书局, 1990年, 第664 页.
〔15 〕〔16 〕〔17 〕〔18 〕陈恩林:《关于周代宗法制度中君统与宗统的关系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1989 年第2 期.
〔22 〕许倬云:《历史分光镜》,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第71 - 73 页 - 73 页..
[1] 干春松. 儒家经典与生活世界中的复仇[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5-16.
[2] 曾亦. 经史之别:程颐与朱熹《春秋》学之歧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22-136.
[3] 祁海文. 《吕氏春秋》的乐论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49-155.
[4] 刘瑞弘. 互文性、超文性与文学原型——— 《吴越春秋史话》与《吴越春秋》的互文性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08-211.
[5] 李亚光. "尽地力之教"与"平籴"法---再论李悝农业改革的时代背景、政策实质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51-15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