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5): 172-175.

• 宏观经济调控下的财政与金融 • 上一篇    下一篇

视觉意识到视觉形式的升华---对"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内涵的再思考

林科吉   

  • 出版日期:2009-09-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林科吉, 1965 年生, 副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 Online:2009-09-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日本学者浅见洋二重提"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命题, 他从接受理论的视角, 提出唐代中后期和宋代的诗歌读者由于广泛受到绘画影响, 可能存在"如画"或"诗中有画"的观念框架。从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所含视知觉因素这个更基本的层面出发考察, 文学活动中将想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乃文学史上一个连贯而恒久的努力, 而唐宋时代由于山水画的兴起和成熟, 更有以杜甫、苏轼等人为代表的群体在创作及理论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总结, 才最终促成了诗歌领域里相关范式的确立。

关键词: 诗学转型, 视觉意识, 视觉形式

中图分类号: 

  • I0

〔1 〕小川环树:《风与云》, 周先民译, 北京:中华书局, 2005 年,第32 页.
〔2 〕H. 里德:《艺术的真谛》, 王柯平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第55 页.
〔3 〕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邓勇等译,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2 年, 第69 页.
〔4 〕M. J.T. 米歇尔:《图像理论》, 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147 页.
〔5 〕莱辛:《拉奥孔》, 朱光潜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
〔6 〕程抱一:《中国诗画语言研究》,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第360 页.
〔7 〕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 林夕等译,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7 年,第101 页.
[1]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2]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3]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4]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5]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6]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7]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8]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9] 刘俐俐. 中国文学场域视野下文学评奖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53-161.
[10] 张利群. 《文心雕龙》“物色”说之“感物”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62-169.
[11] 单小曦.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的基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79-191.
[12] 王若存, 别君华. 中国新媒介文艺史研究的理论起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8-207.
[13]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14]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15]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