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个理论的危机必然来自于该理论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理论的否定。问题哲学是当哲学自身的存在成了问题时的一种表述, 它的直接原因来自现代哲学及后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拒斥、消解和解构;它的深层原因则与哲学的问题密切相关。哲学所有的问题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 由于哲学的危机与困境源自于人, 哲学的困境与危机也需人的思考和回答。
中图分类号:
〔1 〕陆杰荣:《哲学境界》,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第58 页. 〔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第27 页. 〔3 〕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318 页. 〔4 〕〔8 〕〔10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年, 第72 、69 - 70 、89 页. 〔5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年, 第13 页. 〔6 〕〔7 〕王国维:《王国维文选》,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 第54 、218 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216 页. 〔11 〕高清海:《哲学憧憬》,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年, 第27 页. 〔12 〕张世伟等:《西方哲学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第6 页. |
[1] | 沈忻昕. 我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效能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55-59. |
[2] | 马特. 论惠特曼城市生态诗学中的“道”[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58-164. |
[3] | . 黑格尔、分析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6-21. |
[4] | . 当代社群主义的共同体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32-37. |
[5] | 范武邱. 论自我与他者语言伦理机制的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183-185. |
[6] | 金艳芬, 张士清. 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人性观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34-36. |
[7] | 刘力永. “普兰查斯和密里本德之争”的历史真相及其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5-18. |
[8] | 王雨辰.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三重转换---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4-19. |
[9] | 李佃来.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向前做”与“向回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0-25. |
[10] | 陈庆超. 循环、永恒与期望:从时间维度看乌托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36-18. |
[11] | 江怡. 经验与真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19-23. |
[12] | 卞绍斌. 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7-20. |
[13] | 陈红英, 戴孝悌. 奥克肖特对集体主义的文本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28-30. |
[14] | 李凡. 理解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31-34. |
[15] | 李建群, 张永缜. 现代性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及中国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4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