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管理学变革的基础逻辑是人性假设。传统管理学实际是从"物"的角度看待人, 现代管理学则强调"把人看做目的"。管理学关注视角的历史性变化表明, 管理学实际存在两个对立统一的视角:物理视角与伦理视角;由此规定了管理学的双重结构:管理物理(管理科学)与管理伦理。
中图分类号:
〔1 〕Kenneth E., Goodpaster and John B. Matthews, Jr., " Can a Corporati on Have a Conscie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 -February1982 ).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 第491 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 第169 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第34 页. 〔5 〕理查德 L. 达夫特:《管理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 第536 页. |
[1] | 袁红清. 人口流动分析中的两类偏差:基础数据与分析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18-125. |
[2] |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68. |
[3] | 王昕. 论国学小说的个人视角与札记体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92-200. |
[4] | 梁建先. 论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城绅”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201-205. |
[5] |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
[6] | 刘巍. 被遮蔽的女性叙事——重读沈祖棻历史小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209-212. |
[7] | 刘明, 赵国杰, 于美霞. 企业竞争力概念界定及其评价视角转换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36-38. |
[8] | 陈慧平. 什么是哲学---基于时间维度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4-8. |
[9] | 郭必恒.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艺术学”研究:困境与突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59-162. |
[10] | 栾贻信, 范爱贤. 生态美学的双重视角与结构层次---从生态哲学角度审视生态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67-171. |
[11] | 于莉, 侯钧生. 城市发展的生态学模式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34-36. |
[12] | 谢锡文. 反现代性叙事:废名的乡村文学想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255-257. |
[13] | 马琳. "交流的无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传播困境与突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224-228. |
[14] | 王义保, 李爱彬. 制度视角下的矿业安全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80-84. |
[15] | 谢纳. 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艺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1): 118-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