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2): 139-141.

• 低碳经济问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劳动者收入状况研究

谢琦   

  • 出版日期:2010-03-15 发布日期:2018-11-16
  • 作者简介:谢琦, 1975年生, 经济学博士,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北京100048)。
  • 基金资助: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托课题(09QW 009)

  • Online:2010-03-15 Published:2018-11-16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劳动者的收入状况是:劳动者收入总量减少;第二产业部门劳动者受到的冲击最大;东部地区的劳动者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最为严重;中小民营外向型企业的劳动者受到很大影响。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层原因包括工资制定片面体现企业意志、忽视政府责任、宏观调控手段弱化、收入分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体制性障碍以及工会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因此,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 为有效保障劳动者收入, 政府和工会组织应规范法律及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权益。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劳动者收入, 经济波动, 就业

中图分类号: 

  • F126.2

〔1〕杨宜勇:《金融危机放缓收入增速》, 《瞭望》2009 年第20期.
〔2〕徐培英:《调查显示: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渐显现》,《经济参考报》2008年11 月28日.
[1] 周沛. 社会投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的逻辑与效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80-86.
[2] 封进, 王贞. 宏观经济波动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13-123.
[3] 何建宁. “村改居群体”的城市就业徘徊——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67-72.
[4] 张国林,路瑶. 创业型城市建设对创业效果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00-105.
[5] . 非典型就业的社会保险问题研究——以平衡保护理论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57-61.
[6] 侯卉, 徐丁. 养老服务业产业价值链经济贡献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55-158.
[7] 赵建国, 李佳.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50-155.
[8] 曾尔恕, 刘明. 美国促进就业的联邦立法对我国的启示——以罗斯福新政和奥巴马新政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59-63.
[9] 何自力, 冯新舟, 阎维洁. 回顾、反思与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113-117.
[10] 白玲, 刁伟涛. 我国传统工业如何以技术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09-112.
[11] 李薇.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保险业的风险防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21-124.
[12] 宁光杰.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失业与就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36-139.
[13] 赵爱玲. 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100-103.
[14] 肖军. 就业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09-111.
[15] 杨宏恩. 对华投资与日本就业:一个实证的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02-10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