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2): 183-187.

• 当代中国美学建构 • 上一篇    下一篇

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与“新生长点”

刘悦笛   

  • 出版日期:2010-03-15 发布日期:2018-11-16
  • 作者简介:刘悦笛, 1974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北京10073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ZX065)

  • Online:2010-03-15 Published:2018-11-16

摘要: 以30年为时间段来分期, 更符合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逻辑, 目前实践美学的新变体与后实践美学日趋同流, “科学主义美学”在中国如何形成多元发展格局的问题, 中国美学史如何寻求到“新的书写方式”的问题, 都可以被视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生长点”。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实践—后实践美学, 生活美学, 科学主义美学, 中国美学史

中图分类号: 

  • B83-09

〔1〕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近代史研究》1998 年第2 期.
〔2〕《历史研究》编辑部编:《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 北京:三联书店, 1957 年.
〔3〕〔5〕聂振斌:《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 第11 -12、13 -16页.
〔4〕胡经之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1919 -194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前言, 第2、1、4页.
〔6〕卢善庆:《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前言, 第1页.
〔7〕陈伟:《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第415、8页.
〔8〕《“美学与日常生活”笔谈· 编者按》, 《光明日报》2009 年7月14日.
〔9〕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 《光明日报》2009 年8月11日.
〔10〕阎国忠:《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第497 -499 页.
〔11〕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北京:三联书店, 2005年, 187页.
〔12〕邓晓芒:《马克思论存在与时间》, 邓晓芒:《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3〕Jerrold Levinsoned., Oxford Handbook of Aesthetic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4〕刘悦笛:《分析美学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第25页.
[1] 马建高. 民初美学的引进及中国化历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9-66.
[2] 陈伟, 桂强. 论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维化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66-172.
[3] 宋伟. 从“巫史传统”到“儒道互补”:中国美学的深层积淀——以李泽厚“巫史传统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99-204.
[4] 张节末. 没有历史感就没有方向感———30 年来中国美学研究的教训及其解决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9-1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