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国家主权原则, 马六甲海峡中的海盗行径应由沿岸各国进行管制, 但马六甲海峡海盗的特点及沿岸国的实力决定了合作是打击海盗的有效方式。沿岸国的合作及《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区域合作协议》的生效对马六甲海峡海盗的惩治有重要影响, 对沿岸国的国家主权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合作打击海盗中国家主权的基石并没有动摇, 国家在合作打击海盗中让渡的只是主权权力。
中图分类号:
〔1〕韦经建:《国家主权理论与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实践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第54 页. 〔2〕ICC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ureau,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gainst Ships, Annual Report, 2005, p.31. 〔3〕杨凯:《东南亚海盗的区域治理》, 《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7期. 〔4〕国际先驱导报:《马六甲海盗作案数占全球40%中国保卫还是协防?》, 2005 年8 月17 日, http:// news.cn.yahoo.com/050817/990/2eg8i.html, 2009年1月12 日. 〔5〕韦经建、庞小妹:《论欧洲联盟法的效力及其对于国家主权理论的影响》,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6期. |
[1] | 邹小站. 清末民初思想话语中的“民权”与“国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56-164. |
[2] | 胡海峰, 王爱萍. 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因素与效应分析——基于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64-70. |
[3] | 李志文, 刘文钊. 国家主权视阈下的无居民海岛所有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63-68. |
[4] | 王淼, 郎雨竹. 改价销售避税的国家税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69-73. |
[5] | 马晓楠. 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下的黄金储备研究 ——美欧日经验的比较与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17-121. |
[6] | 刘丽娜. 我国二战前流失海外博物馆文物回归的国际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63-69. |
[7] | 戴利研. 主权财富基金建立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4-149. |
[8] | 李拥军. 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警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96-99. |
[9] | 于沄. 国际法之民族自决原则适用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56-58. |
[10] | 张卫明.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中法战争期间双方对国际法的不同态度及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19-124. |
[11] | 陈彦生. 1928年中国恢复关税主权努力的历史透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45-147. |
[12] | 陈橹. 1941—1945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努力的历史透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51-155. |
[13] | 乔素玲. 鸦片战争时期中西法律观念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12-117. |
[14] | 戴玉琴周建超. 孙中山现代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局限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120-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