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4): 194-198.

• 后经济危机中的宏观调控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代有“康乾盛世”,为何没有近代工业———以清前期高利贷为研究中心

晁中辰   

  • 出版日期:2010-07-15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晁中辰, 1947年生,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山东济南250100)。

  • Online:2010-07-15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清代借贷利息官方规定是“月息三分”, 年息则是36%, 实际借贷过程中经常高于此数。欧洲大体同一时期的借贷利息在15%以下, 有的甚至为百分之六七, 这使得通过借贷来办工厂成为可能。清代高额利率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各种货币资本投向借贷领域, 致使产业资本难以扩大。这种经济规律本身的力量无处不在, 也更为强大。清代有“康乾盛世”, 但长期未能产生近代工业, 其根本原因可以在这里找到解题的钥匙。

关键词: 清代, 高利贷, 货币资本, 近代工业

中图分类号: 

  • K249

〔1〕韦庆远:《康、雍、乾时期高利贷的恶性发展》, 韦庆远:《档房论史文编》, 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年, 第15页.
〔2〕靳辅:《生财裕饷第一疏》, 《清经世文编》卷26, 北京:中华书局, 1992年, 第641 页.
〔3〕王先谦:雍正朝《东华录》, 卷12,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年, 第3 页.
〔4〕《清高宗实录》卷1164,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
〔5〕〔30〕〔32〕〔33〕〔34〕马克思:《资本论》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年, 第689、675、676、690 -692、674页.
〔6〕《清朝续文献通考》卷72,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年,第8159页.
〔7〕叶显恩:《徽商利润的封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 《中山大学学报》1983年第1 期.
〔8〕王先谦:乾隆朝《东华录》卷20,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年, 第9 页.
〔9〕《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北京:中华书局, 1975年,第188 页.
〔10〕薛福成:《庸庵笔记》卷3,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 第55 页.
〔11〕《清高宗实录》卷1176, 乾隆四十八年三月.
〔12〕蟫伏老人:《康熙南巡秘记》, 上海进步书局, 1916 年, 第51 页.
〔13〕《清仁宗实录》卷225, 嘉庆十五年二月.
〔14〕《清高宗实录》卷1226, 乾隆五十年三月癸亥.
〔15〕卢崇兴:《守禾日记》卷4, 乾隆刻本, 第64 页.
〔16〕胡衍虞:《居官寡过录》卷3, 《官箴书集成》, 合肥:黄山书社, 1997年.
〔17〕赵尔巽等:《清史稿》卷276《刘荫枢传》, 北京:中华书局,1997 年, 第10076 页.
〔18〕朱彝尊:《曝书亭集》卷75,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年, 第5页.
〔19〕李之芳:《李文襄公别录》卷6,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济南:齐鲁书社, 1997年, 第744 页.
〔20〕魏际瑞:《四此堂稿》卷10《驻防满洲急宜撤去》, 成都:文论书局, 1907年.
〔21〕康熙朝《东华录》卷44,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 年, 第256 页.
〔22〕《孔府档案选编》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82 年, 第560页.
〔23〕雅尔图:《心政录· 檄示》卷2, 1741 年线装刻本, 第76页.
〔24〕吴震:《澄江治绩》卷2, 1740 年线装刻本, 第27页.
〔25〕《清高宗实录》卷214, 乾隆九年四月.
〔26〕《清高宗实录》卷517,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
〔27〕北京师范大学清史研究组:《〈红楼梦〉背景材料之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8 年第6期.
〔28〕董含:《三冈识略》卷8补遗《积财贻害》,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第177 页.
〔29〕屈大钧:《广东新语》卷9,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304 页.
〔31〕亚当·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2年, 第325 页.
[1] 董江爱. 清代基层政治生态的变迁逻辑及启示——基于官、绅、民利益博弈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48-155.
[2] 佟大群. 清代朱子学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79-185.
[3] 李帆. 罗振玉与清代学术史研究--以《本朝学术源流概略》为核心的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00-105.
[4] 王成. 清初文人方象瑛交游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82-88.
[5] 赵轶峰. 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对现代早期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43-152.
[6] 杜桂萍, 于金苗. 清初遗民作家金俊明生平著述行迹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86-195.
[7] 关亚新. 清代辽西地区的毡帽制造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75-177.
[8] 杜桂萍. 论蒋士铨与乾嘉时期戏曲家的交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19-226.
[9] 张静. 清人对元好问论诗绝句的仿效及其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07-210.
[10] 胡建次.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65-170.
[11] 张杰. 清代"辽东三老"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36-141.
[12] 于秋华. 以经济史的视野看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02-106.
[13] 王等等. 清代的学术文化派别与教育多元化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45-149.
[14] 周执前. 清代城市管理法律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56-159.
[15] 王小侠. 清代中叶人口增长负效应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03-10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