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4): 232-237.

• 后经济危机中的宏观调控 • 上一篇    下一篇

试论清初戏曲家龙燮及其剧作

陆林   

  • 出版日期:2010-07-15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陆林, 1957年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江苏南京210097)。

  • Online:2010-07-15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清初戏曲家龙燮, 所撰传奇《琼花梦》和杂剧《芙蓉城记》, 在人生事业上表现出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和对实现个体价值的别样期盼, 在男女意识上认为女性的才华可以高于男性, 对婚姻爱情的诉求也有许多近代倾向。艺术上两剧都是“场上之曲” , 显示出较为成熟的编剧水平。说明戏曲文学发展到清康熙前期, 即便是在纯粹文人的创作中, 也不乏对案头与场上兼美的艺术努力。

关键词: 龙燮, 《琼花梦》, 《江花梦》, 《芙蓉城记》, 清初戏曲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周妙中:《清代戏曲史》,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第97页.
〔2〕龙垓:《燮公年谱》, 手抄本.
〔3〕蒋士铨:《江花梦序》, 《江花梦》卷首, 乾隆刻本.
〔4〕《安庆府志》卷十九《文学》“怀宁· 国朝” , 康熙刻本.
〔5〕龙光:《燮公传》, 手抄本.
〔6〕刘天维:《石楼四集序》, 《望江县志》卷十二《艺文》, 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本.
〔7〕王顼龄:《酬龙雷岸比部赠田蒙斋少司寇移居诗韵》, 《世恩堂诗集》卷十一, 康熙刻本.
〔8〕王士禛:《居易录》卷二十七, 康熙刻本.
〔9〕龙燮:《芙蓉城记引》, 《芙蓉城记》卷首,乾隆刻本.
〔10〕莲池渔隐:《题芙蓉城感石楼公作》, 《芙蓉城记》卷首, 手抄本.
〔11〕庄一拂:《古本戏曲存目汇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第701 页.
〔12〕施元之:《施注苏诗》卷十四, 《四库全书》本.
〔13〕尤侗:《于京集》卷一, 康熙刻本.
〔14〕龙燮、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卷首“题辞”之七, 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
〔15〕郑重:《江花梦诗》, 《江花梦》卷首, 乾隆刻本.
〔16〕乾隆《望江县志》卷七《人物· 宦业》.
〔17〕潘天成:《任还生先生传》, 《铁庐集》卷二, 《四库全书》本.
〔18〕尤侗:《观演〈江花梦〉赠雷岸太史》, 《江花梦》卷首, 乾隆刻本.
〔19〕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鲁迅全集》第九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第331 页.
〔20〕郭英德:《明清传奇史》,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422 页.
〔21〕杜桂萍:《清初杂剧研究》,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7 -18页.
〔22〕许之衡:《琼花梦跋》, 《琼花梦》卷首, 民国古吴莲勺庐抄本.
〔23〕洪非:《龙燮及其〈江花梦〉与〈芙蓉城〉》, 《艺谭》1982年第3 期.
〔24〕王士禛:《观演琼花梦传奇柬龙石楼宫允八首》之三, 《蚕尾续集》卷一, 康熙刻本.
〔25〕庞垲:《和田纶霞侍郎同龙石楼比部晚饮寓中》之二, 《丛碧山房诗集》之《户部稿》卷一, 康熙刻本.
〔26〕孔尚任:《燕台杂兴》之三, 《长留集》“七言绝句” , 康熙刻本.
[1] 于景祥. 《文心雕龙》声律理论三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86-191.
[2] 纪德君. 明清小说家“以文为戏”摭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92-199.
[3] 徐大军. 《金瓶梅词话》叙事建构的文艺渊源刍议——以取径武松打虎故事的属性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00-210.
[4] 王立. 明清灾害文学书写与御灾信仰的精神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33-39.
[5] 陈军. 《诗经》“昔我往矣”句经典化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91-197.
[6] 胡胜. 杨悌《洞天玄记·前序》所引《西游记》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98-203.
[7] 叶志衡. 论元代文人对屈原和陶渊明的接受[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204-210.
[8]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9]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10]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11]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12]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13]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14]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15]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