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2): 196-198.

• • 上一篇    下一篇

含笑看泰华请各立一峰———《子不语》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关系辨析

王正兵   

  • 出版日期:2011-04-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王正兵,1967 年生,文学博士,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江苏盐城224002) 。
  • 基金资助: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9SJB750025)

  • Online:2011-04-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子不语》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成书时间先后有别,袁枚、纪昀对《聊斋志异》之态度也有明显不同,但学术界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竟然存在严重分歧。事实上,《子不语》并非“聊斋体”,更非“阅微体”,而是别具特色; 袁枚抱着“含笑看泰、华,请各立一峰”之目的进行创作,打破了《聊斋志异》“一统天下”之局面; 在清代文言小说史上,《子不语》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并驾其驱而“各极其盛”。

关键词: 《子不语》,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关系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张俊: 《清代小说史》,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330 页。
〔2〕苗壮: 《笔记小说史》,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第362 页。
〔3〕章培恒、骆玉明编: 《中国文学史》下,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561 页。
〔4〕李剑国、陈洪编: 《中国小说通史?清代卷》,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1592 页。
〔5〕〔6〕宁稼雨: 《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 齐鲁书社,1996 年,第334、333 页。
〔7〕谈凤梁: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249 页。
〔8〕湖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著: 《元明清文学史稿》,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316-317 页。
〔9〕周本淳标校: 《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1767 页。
〔10〕〔12〕〔13〕〔16〕〔22〕〔23〕〔27〕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第147、147、44、149、149、153、154页。
〔11〕〔17〕〔25〕《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册,扬州: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年,第405、235、363 页。
〔14〕〔20〕王英志编: 《袁枚全集》壹,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年,第421、409-410 页。
〔15〕王英志编: 《袁枚全集》伍,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21 页。
〔18〕张友鹤辑校: 《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北京: 中华书局,1962 年,卷首第3 页。
〔19〕王英志编: 《袁枚全集》肆,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卷首第1 页。
〔21〕侯忠义、刘世林: 《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276 页。
〔24〕〔26〕《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六册,扬州: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年,第219、220 页。
[1] 胡友峰. 生态世界观的演进与生态美学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21-30.
[2] 杨立雄. 谁应兜底: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央地社会救助责任分工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60-72.
[3] 吴力波 徐少丹 任飞州.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部门关联与企业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45-159.
[4] 袁晓晶. 权力的知识来源及其当代意义——以早期中国社会的权力产生为考察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32-39.
[5] 张杰. 明亡清兴过程中的朝鲜因素[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76-185.
[6] 张昱. 社会工作:从本质上实现人的改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42-49.
[7] 徐景一 于桂兰. 新时代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20-127.
[8] 王桂东. 前沿与枢纽:明代中朝交涉与两国边疆地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60-168.
[9] 肖阳 边燕杰. 社会网络对人职匹配的双重影响——基于关系强度和内外匹配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04-112.
[10] 臧运祜. 关于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思考——以1871年、1978年条约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10-118.
[11] 董平. 论良知“八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5-16.
[12] 杨鑫. 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66-176.
[13] 季水河, 季念.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的中国问题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31.
[14] 徐微. 民法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关系证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0-115.
[15] 唐鑛,胡夏枫. 网约工的劳动权益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09-11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