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2): 199-201.

•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曹勋的隐逸心态及其隐逸词

吴冬红   

  • 出版日期:2011-04-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吴冬红,1969 年生,丽水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浙江丽水323000) 。

  • Online:2011-04-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曹勋为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几度隐居在浙江天台,度过了十余年闲逸的生活。作为一名爱国志士,曹勋最初的归隐是在南北宋易代之际经历了亡国之痛和求和之辱,拯时济世的抱负难以实现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精神补偿,而晚年的幽居则是其佛道思想滋长后走向消沉的主动选择。曹勋的隐逸词主要表达了两方面的主题: 一是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是对禅道思想的感慨和了悟。

关键词: 曹勋, 靖康之变, 隐逸, 田园逸趣, 禅道思想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楼钥: 《工部郎中曹公墓志铭》,曾枣庄: 《全宋文》卷5997,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67 页。
〔2〕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北京: 中华书局,1956 年,第2618 页。
〔3〕崔敦诗: 《赐曹勋辞免除开府仪同三司不允诏》,《粤雅堂丛书崔舍人玉堂类藁》,道光光绪间南海伍氏刊本。
〔4〕刘承幹: 《松隐集跋》,嘉业堂丛书本《松隐集》卷末,吴兴刘氏序刊本,1918 年。
〔5〕龙榆生: 《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246 页。
〔6〕曹耜: 《松隐集后序》,曾枣庄: 《全宋文》卷六0 六四,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410 页。
〔7〕释慧皎撰: 《高僧传》卷六,汤用彤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92 年,第221 页。
[1] 商原, 李刚. “士”的二重性与道家隐逸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21-26.
[2] 胡秋银. 论汉晋南朝的隐逸政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01-10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