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2): 20-23.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自然、人为与自由: 马克思对话施特劳斯

王福生   

  • 出版日期:2011-04-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王福生,1975 年生,哲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吉林长春130012) 。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09YJC7200208);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10JQB01)

  • Online:2011-04-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和批判者,马克思哲学以自由为其基本主题。而施特劳斯从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立场出发,对现代的自由观念给予了激烈的批判,于是两者之间产生了一场隐蔽的对话,其核心是对自然与人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生命活动创造的产物,而人的生命活动是以意识为中介在社会中实现自身自然本性的活动,这里的“自然”既是自然感性又是自然本性,人为自由“以意识为中介”并非任意,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施特劳斯则以不同于自然感性的自然对抗现代的人为自由。由于对自然与人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理解,施特劳斯对现代自由观念的批判并不适用于马克思。

关键词: 自由, 自然, 人为

中图分类号: 

  • D025.9

〔1〕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1 年,第126-127 页。
〔2〕弗里德里希?希尔: 《欧洲思想史》,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18 页。
〔3〕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3 卷,北京: 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377 页。
〔4〕〔5〕〔6〕〔7〕〔8〕〔13〕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105、107、58、171、184、81 页。
〔9〕〔14〕〔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27、294、85 页。
〔10〕〔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76、269 页。
〔11〕〔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 年,第63、409 页。
〔15〕〔16〕〔22〕〔23〕施特劳斯: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8 年,第1、2、46、156 页。
〔17〕〔18〕〔19〕〔24〕〔25〕〔26〕施特劳斯: 《自然权利与历史》,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83-97、183 -184、12、127、128、128 页。
〔21〕施特劳斯: 《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与政治哲学》,贺照田主编: 《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6 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24 页。
〔29〕〔31〕卡尔?洛维特: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年,第53、244-245 页。
〔30〕甘阳: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 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施特劳斯: 《自然权利与历史》“导言”,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82 页。
[1] 胡友峰. 生态世界观的演进与生态美学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21-30.
[2] 刘云亮.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89-194.
[3] 沈湘平. 讨论权力与权利问题需要重视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11.
[4] 徐国栋. 罗马法中的无主物制度与中国民法典中无主物概念的丢失与寻回[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21-130.
[5] 朱承. 用心若镜与消极自由——《庄子·应帝王》的政治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25-31.
[6] 狄小华. 突破科研经费管理困境的法治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74-85.
[7] 程广云. “公有私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所有权和社会所有制设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8-64.
[8] 唐善林. 老子“自然论”美育思想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96-103.
[9] 王晓升. 自由也是强制——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点的批判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2-19.
[10] 李永刚.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人与共同体——论青年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与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8-35.
[11] 张利群. 《文心雕龙》“物色”说之“感物”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62-169.
[12] 赵玉.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58.
[13] 周江. 群岛概念下的“其他自然地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86-91.
[14] 李胜利.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突然现状与应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64-169.
[15] 李春青. 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生产性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90-20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