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肯定共同利益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存在于一切人类和一切历史之中,因此,共同利益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就具有本体论价值。《费尔巴哈》历史性地阐述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产生发展的阶段性进程,明确了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是“实际利益”( 包括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 发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实际利益的共同体形式( 国家) 在性质上是一种“异化”。共同利益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语境下理解共同利益、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以及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现实性存在方式是什么、共同利益是如何历史性地“异化”生成为共同体形式的国家、国家虚幻共同体的双重矛盾和二次变换的演进根据是什么以及我们在研究共同利益问题时如何避免抽象化和绝对化等等问题的解决对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
〔1〕〔2〕〔3〕〔4〕〔11〕〔12〕〔13〕〔14〕〔15〕〔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34、54、43、34、43、29、31、37、38、38-39 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87、86 页。 〔6〕〔7〕《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52-53、108-118 页。 〔8〕〔9〕〔10〕《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年,第182-184、182、183 页。 |
[1] | 汪信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真意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5-7. |
[2] | 李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37-40. |
[3] | 田小飞. 科学融入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17-1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