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意义理论中的语用学转向注意到了语言表达与现实语境的内在关联,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解释主观意图或外在事实,更重要的是言说者与听者之间的互动理解。要想把握这种理解,就必须对言语的有效性前提进行探讨和考察。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合理整合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框架,拓展了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的研究视角。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批判地继承了上述思想,通过反思性的规范分析,对言语之意义理解的有效性基础进行了研究与重建。
中图分类号:
〔1〕陈嘉映: 《语言哲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17 页。 〔2〕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494 页。 〔3〕杨玉成: 《奥斯汀: 语言现象学与哲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2 年,第98 页。 〔4〕塞尔: 《意向性——论心灵哲学》,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170 页。 〔5〕哈贝马斯: 《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 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32 页。 〔6〕Habermas,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Boston: Beacon Press,1987,p.120. |
[1] | 王立. 生活的意义与道德的边界约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11. |
[2] | 吴磊.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0-55. |
[3] | 张一兵. 认识论中的四肢交互结构——广松涉《存在与意义》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5-12. |
[4] | 潘立勇.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我们向阳明学什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26. |
[5] | 姚文放.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7-189. |
[6] |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
[7] | 金雅. 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59-64. |
[8] | 李西建. 重构“生活论美学”:意义、内涵与方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99-203. |
[9] |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78. |
[10] | 张文喜. 语言视角:马克思正义观与古希腊正义观的哲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38-42. |
[11] | 陈定家. 狄尔泰生命阐释学的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91-199. |
[12] | 〔澳〕罗兰·博尔臧峰宇, 臧峰宇译, 李萍译校. 马克思主义"暖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22-31. |
[13] | 吴磊. "合法性-有效性"框架下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和深圳的案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65-71. |
[14] | 祖伟.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32-39. |
[15] | 曹辛华. 论民国词集文献的整理及其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84-1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