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一种审美意义上,尼采赞美瞬间、推崇新颖,表达出一种对于未被玷污的断裂的当下渴望。审美的意义暗示了对现代人的鼓动,人们可以在文化的意义上像创造艺术品一样创造自己。现代性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文化而存在。
中图分类号:
〔1〕〔3〕〔4〕于尔根?哈贝马斯: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年,第142、142、103 页。 〔2〕〔9〕米歇尔?福柯: 《福柯集》,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年,第536、536 页。 〔5〕〔7〕戴维?罗宾逊: 《尼采与后现代主义》,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75、72 页。 〔6〕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年,第485 页。 〔8〕房龙: 《人类的故事》,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年,第180-181 页。 〔10〕〔11〕〔12〕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年,第59、63、63 页。 〔13〕〔14〕〔15〕〔18〕〔20〕马泰?卡林内斯库: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2 年,第11、11、13、12、12 页。 〔16〕〔17〕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第300、300 页。 〔19〕约翰?拜利: 《音乐的历史》,太原: 希望出版社,2003 年,第24 页。 〔21〕康定斯基: 《论艺术的精神》,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第20 页。 〔22〕余虹、杨恒达、杨慧林: 《问题2》,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113-114 页。 〔23〕〔24〕〔25〕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西方哲学史》,北京: 中华书局,2004 年,第671、671、685-686 页。 |
[1] | 张一兵. 反对景观统治的地理心理学与革命游戏——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5-12. |
[2] |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虚拟审美的娱乐边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59-166. |
[3] | 晏 辉.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事实与价值的双重逻辑——价值哲学的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2-22. |
[4] | 傅永军. 阐释有限与无限关系的形而上追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30-37. |
[5] |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
[6] | 刘旭光. 作为惠爱的“审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82-89. |
[7] |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
[8] | 迟帅. 论现代性的流动性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理论的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69-75. |
[9] |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
[10] | 颜翔林. 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45-50. |
[11] | 赵玉.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58. |
[12] | 逄增玉. 对文学与人的改造与设计的思想及其历史实践——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种历史遗产的考察与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41-48. |
[13] | 陈定家. 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61-168. |
[14] | 张一兵. 认识论中的四肢交互结构——广松涉《存在与意义》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5-12. |
[15] | 晏辉. 话语哲学与意志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3-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