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储蓄率具有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结构效应和加速投资效应三重效应。从经济增长效应来看,我国高储蓄率是我国高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是,在后两种效应下,过高的储蓄率可能会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并带来投资自我膨胀式增长。特别是,由于目前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复杂,高经济增长率并不是高储蓄率的唯一原因,它还同社会收入差距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高储蓄率会极大地损害居民的福利水平。所以,高储蓄率高经济增长率的增长方式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继续维持下去。
中图分类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 年》,北京: 中国国家统计出版社,2009 年。 〔2〕〔7〕王弟海、龚六堂: 《增长经济中的消费和储蓄——兼论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金融研究》2007 年第12 期; 徐滇庆、高娜、章倩文: 《各国储蓄率相差悬殊,中国高企持续多久》,新浪财经网,2005 年06 月02 日,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jingjixueren/20050602/18211650887.shtml。 〔3〕Chow,G.C.,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Malden,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ers Inc.,2002. 〔4〕〔5〕罗长远、张军: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09 年第5 期。 〔6〕何立新、封进、佐藤宏: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8 年第10 期。 |
[1] | 郑 伟 吕有吉. 公共养老金与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关系探析——基于文献述评的方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48-159. |
[2] | 陈燕凤 夏庆杰 王小林. 中国经济奇迹背景下的农村贫困变迁——基于1995—2013年CHIP数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29-138. |
[3] | 刘亚军. “一带一路”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84-188. |
[4] | 何大安. 数字经济模式与厂商投资经营[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67-176. |
[5] | 吕庆春. 中产阶层的心理焦虑与符号消费之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15-121. |
[6] | 赵国壮. 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61-174. |
[7] | 周沛. 社会投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的逻辑与效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80-86. |
[8] | 谭顺. 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运动——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38-46. |
[9] | 叶姗. 消费税法的解释与解释性规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47-55. |
[10] | 熊伟. 税收法定视阈下消费税调控权的研究径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56-64. |
[11] | 徐妍. 德国消费税与欧盟消费税的协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65-70. |
[12] | 封进, 王贞. 宏观经济波动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13-123. |
[13] | 章程.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福利效应研究——从整体消费行为视角出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42-151. |
[14] |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43. |
[15] | 张春良. 投资解纷机制的策略考量与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39-1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