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3): 91-93.

• 演化经济学的研究与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与动力探析

贺立龙   

  • 出版日期:2011-06-20 发布日期:2019-01-18
  • 作者简介:贺立龙,1981年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5)。

  • Online:2011-06-20 Published:2019-01-18

摘要: 与经济增长概念不同,经济发展指在技术与制度创新驱动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扩大生产、改进分配、治理环境、改善人权等实现结构性的经济质态演进、居民福祉持续增加的过程。经济发展方式被定义为一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所依赖的发展源泉构成、发展机制及路径。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概念,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从产值扩大和结构调整延伸到经济运行质变、居民福利获取和经济环境改进等发展领域,涵盖了经济分享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方式等多个层次。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分享方式

中图分类号: 

  • F042.2

〔1〕胡鞍钢、熊义志:《中国的长远未来和知识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唐纳德?沃斯:《国际发展理论的演化及其对发展的认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2期。
〔2〕周振华:《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定位》,《经济研究》1996年第10期。
〔3〕陈佳贵、黄群慧:《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刘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性变化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4〕罗纳德?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第274页。
〔5〕刁永祚:《科学发展观与消费模式转变》,《经济学家》2004年第4期。
〔6〕陈天开:《建立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的思考》,《大众科技报》2008年6月3日,第A06版。
〔7〕蔡国兆、李娟、曹薇:《发展模式迷失温州企业陷入方向性困局》,《上海证券报》2008年7月24日,第007版。
[1] 白雪飞.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博弈相容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15-117.
[2] 鲍振东.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郭明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5-8.
[3] 王利民, 于德江.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民法价值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70-73.
[4] 郝春禄. 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沈阳报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27-129.
[5] 鲍振东, 陈萍, 张万强.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4-4.
[6] 张晓芬, 董玉宽. 科学发展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技术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0-102.
[7] 贾科. 科学发展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215-217.
[8] 赖勤学.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构建:公共财政的视阈[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70-75.
[9] 李丽峰.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公益诉讼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39-42.
[10] 门泉东. 论科学发展观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73-77.
[11] 崔向阳.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70-75.
[12] 高湘泽.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23-2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