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1〕潘立勇:《审美与休闲———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年第5期。 〔2〕约瑟夫? 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第44页。 〔3〕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 北京:三联书店, 2006 年, 第71页。 〔4〕潘立勇:《“自得”与人生境界的审美超越———王阳明的人生境界论》, 《文史哲》2005 年第5 期。 〔5〕〔6〕郭庆藩:《庄子集释》, 王孝鱼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第662、234页。 〔7〕〔8〕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四部丛刊续编子部。 〔9〕〔11〕赵敦华主编:《西方人学观念史》,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第61、61页。 〔10〕《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徐汉明》。 〔12〕苏状:《“闲”与中国古人的审美人生》, 博士学位论文, 复旦大学中文系, 2008 年, 第5页。 〔13〕《王龙溪语录》卷1。 |
[1] | 刘彦顺. 从实践感、时间性与社会时间论马克思的休闲美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74-179. |
[2] | 吴树波. 宗教休闲的审美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80-183. |
[3] | 杨林. 构型研究与美学泛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37-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