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4): 180-183.

• 美学与人生建设 • 上一篇    下一篇

宗教休闲的审美分析

吴树波   

  • 出版日期:2011-08-20 发布日期:2019-01-17
  • 作者简介:吴树波, 1979年生, 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2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04)。

  • Online:2011-08-20 Published:2019-01-17

中图分类号: 

  • B834

〔1〕汉斯–格奥尔格?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 洪汉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 第90页。
〔2〕〔16〕潘立勇:《审美与休闲: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5期。
〔3〕刘悦笛:《生活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审美精神》,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第67 页。
〔4〕〔13〕胡伟希:《追求生命的超越与融通———儒道禅与休闲》,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第5 -6、285页。
〔5〕〔6〕薛富兴:《美学三题》, 《思想战线》2004年第1 期。
〔7〕克罗齐:《美学原理》, 朱光潜译,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8年, 第14页。
〔8〕〔14〕黑格尔:《美学》第二卷, 朱光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年, 第24、79页。
〔9〕〔16〕约瑟夫? 皮普尔:《闲暇:文化的基础》, 刘森尧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5 年, 第127、67页。
〔10〕〔11〕张世英:《哲学导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142、143页。
〔12〕张继禹:《践行生活道教德臻人间仙境———关于道教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探讨》, 《中国道教》2000 年第6期。
〔15〕国风:《不死的探求———道教对抗死亡的伤感与悲壮》,《文汇报》(香港)2008 年3月15日第C02 版。
[1] 潘立勇, 陆庆祥. 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68-173.
[2] 刘彦顺. 从实践感、时间性与社会时间论马克思的休闲美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74-179.
[3] 杨林. 构型研究与美学泛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37-14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