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4): 62-65.

• 西方法哲学的反思与借鉴 • 上一篇    下一篇

行政评价法律制度体系标准的具体构架

崔卓兰, 杜一平   

  • 出版日期:2011-08-20 发布日期:2019-01-17
  • 作者简介:崔卓兰, 1953年生,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31);杜一平, 1981年生, 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12)。

  • Online:2011-08-20 Published:2019-01-17

中图分类号: 

  • DF3

〔1〕〔6〕周实:《行政评价法律制度研究》,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第92、21页。
〔2〕盐野宏:《行政组织法》, 杨建顺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第34页。
〔3〕何凤秋:《政府绩效评估新论》,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第21页。
〔4〕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 年,第353页。
〔5〕TheMaxwellSchoolofCitizenshipandPublicAffairs:《政府绩效评估之路》, 邓淑莲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第98页。
〔7〕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年, 第110页。
〔8〕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第276页。
[1] 关保英. 行政行为中的不相关考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52-57.
[2] 侯晓蕾, 崔卓兰. 网络式权力结构与我国行政应急主体权力配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96-98.
[3] 张锐昕. 电子政府内涵的演进及其界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48-51.
[4] 刘福元.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法哲学探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58-61.
[5] 赵静波, 张闯. 整合性与平衡性:行政判例制度的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87-90.
[6] 张健.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传媒权的法律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80-82.
[7] 杨思斌. 社会救助权的法律定位及其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46-51.
[8] 袁文全, 杨天红. 政府救济大规模侵权的法律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90-93.
[9] 杨海坤. 政府法治论在摆脱“东北困境”中的意义和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65-71.
[10] 刘水林. “基本法”“特别法”“程序法”三位一体立法体系的特别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2-76.
[11] 魏建国. 基于经济要素流动与东北地方法治竞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7-82.
[12] 李晓倩, 蔡立东. 我国基金会行政规制模式的转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70-75.
[13] 张淑芳. 行政相对人权利拓展的法治理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46-154.
[14] 胡光. “文化法制”的内涵与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60-16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