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5): 105-112.

• 经济理论前沿与热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谁之理性? 何种合理性?———对理性内涵的考辨及经济理性的反思

朱富强   

  • 出版日期:2011-09-15 发布日期:2018-12-18
  • 作者简介:朱富强,1971 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广东广州510275) 。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971143)

  • Online:2011-09-15 Published:2018-12-18

摘要: “理性”一词往往集中于行为的目的与选择的手段之间的关系上,强调达到目的的合理手段的选择。显然,由于不同个体的行为目的存在差异,因而理性的内涵也就具有多重性。正是由于个体目的是复杂多样的,因而现代主流经济学在使用理性概念时往往又存在特定的理解: 一者,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简单地将多样化的理性蜕化为经济理性、物质理性乃至金钱理性,从而使得理性的外延狭隘化; 二者,当前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又通过引入效用概念而将所有人行为都视为理性的,从而又使得理性的外延宽泛化。正因如此,其带来的“究竟何谓理性”的问题成为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主题。

关键词: 理性, 有限理性, 经济理性, 工具理性, 经济人

中图分类号: 

  • F011

〔1〕罗森伯格:《经济学理论的认知地位如何》,巴克豪斯编:《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张大宝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
〔2〕〔8〕〔17〕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年,第3、3-4、902 页。
〔3〕〔4〕荣格:《未发现的自我》,张敦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第8、7 页。
〔5〕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33 页。
〔6〕弗洛姆:《精神分析与宗教》,贾辉军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年,第48 页。
〔7〕豪斯曼、麦克弗森:《经济分析、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纪如曼、高红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年,第95 页。
〔9〕罗森伯格:《经济学是什么:如果它不是科学》,豪斯曼编:《经济学的哲学》,丁建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0〕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梁小民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第32 页。
〔11〕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Ⅱ:社会思想与制度》,上海:世界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174 页。
〔12〕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年,前言。
〔13〕麦金太尔:《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万俊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中文版序言。
〔14〕Hodgeson,G.M.,Economics & Utopia:Why the Learning Economy is not the End of History,London & Newyork:Routledge,1999,p.104.
〔15〕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高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275页。
〔16〕亨特:《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颜鹏飞总译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269 页。
〔18〕Wright,T.and E.Sharp,“Content and Grammatical Sex Bias on the Intertemporal Trust Scale and Differential Trust Towards Woman and Men,”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XLVII,(1979) ,pp.72-85.
〔19〕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吴宇辉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266 页。
〔20〕〔21〕〔24〕〔25〕斯威德伯格:《经济学与社会学》,安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中文版序言、中文版序言、第3、78页。
〔22〕Nelson,J.A.,Feminism,Objectivity and Economics,London & Newyork:Routledge,1996,p.33.
〔23〕M.鲍曼:《道德的市场》,肖君、黄承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第132 页。
〔26〕程恩富、胡乐明等:《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西方主流与多学科视角》,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163 页。
[1] 童敏. 空间思维的实践转向: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93-99.
[2] 李翔. 阿马蒂亚·森民主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0-27.
[3] 王孟嘉. 通过司法理性的社会治理——基于社会内部秩序规则引导下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70-174.
[4] 谢永康. 康德实践理性概念及其两种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60-169.
[5] 王国富, 刘羽婷. 生态危机视域下人的感性自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83-188.
[6] 曹晖. 感性、理性和公共性:图像的阐释途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2-178.
[7] 田刚健. 公共阐释论视角下的“俄罗斯理念”演变研究——兼论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的价值导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9-186.
[8] 聂锦芳. 马克思思想的起源及对其一生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32-39.
[9]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10] 夏庆波. 罗尔斯公共理性的“完善性”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5-20.
[1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1.
[12]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6-32.
[13] 余露. 驯养动物应享有公民身份吗?——兼论公民身份的范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33-38.
[14] 樊良树. 环境维权“中国式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0-53.
[15] 宋剑华. 感性与理性:论新文学启蒙话语中的婚姻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68-17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