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6): 99-102.

• 现代科技的法律规制 • 上一篇    下一篇

合同诈骗罪主观要件认定初探

陈晓宇   

  • 出版日期:2011-11-15 发布日期:2018-12-17
  • 作者简介:陈晓宇,1967 年生,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学院副教授( 辽宁沈阳110161) 。

  • Online:2011-11-15 Published:2018-12-17

摘要: 在司法实践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合同诈骗罪主观要件司法认定的重要依据,由于合同诈骗罪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其罪过形式应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非法所有说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点,更有利于揭露该罪名的本质、把握犯罪人的心理特征。非法占有目的,即是行为人欲意控制、支配、利用、处分他人财物并追求不法获益的内心意念。同时对其进行司法认定还应该关注如下三个要素:认定标准、认定方法和认定内容。

关键词: 合同诈骗, 间接故意, 非法占有

中图分类号: 

  • DF418

〔1〕姚茂文: 《如何理解和把握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人民检察》1999 年第2 期。
〔2〕夏朝晖: 《试论合同诈骗罪》,《法商研究》1997 年第4 期。
〔3〕赵秀梅: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主客观条件探析》,《当代法学》2003 年第12 期。
〔4〕梁仁华、张先中: 《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政法论坛》1999 年第1 期。
〔5〕魏东: 《刑法各论若干前沿问题要论》,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年,第249 页。
〔6〕马克昌: 《犯罪通论》,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388-389 页。
〔7〕吴巍、黄河: 《诈骗犯罪故意形式新论》,《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 年第4 期。
〔8〕程俊海: 《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之探讨》,《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 年第3 期。
〔9〕王利明: 《民法学》,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471- 472 页。
〔10〕高铭暄: 《中国刑法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02-503 页。
〔11〕张明楷: 《刑法学》( 下)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7 年,第761 页。
〔12〕沙君俊: 《合同诈骗罪研究》,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93 页。
〔13〕刘宪权: 《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615 页。
〔14〕曾根威彦: 《刑法的重要问题》,东京: 成文堂,1996 年,第130 页。
〔15〕徐久生: 《奥地利联邦共和国刑法典》,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年,第60 页。
〔16〕徐久生、庄敬华: 《德国刑法典》,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年,第128 页。
〔17〕胡康生、李福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7 年,第315 页。
〔18〕鲁珀特·克罗斯、菲利普·琼斯: 《英国刑法导论》,赵秉志译,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年,第56 页。
〔19〕何家弘: 《论司法证明中的推定》,《国家检察学院学报》2001 年第2 期。
〔20〕柴建国: 《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之区别》,《人民司法》2001 年第7 期。
[1] 黄锡生, 段小兵. 富勒合同法理论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82-84.
[2] 谢增毅. 诚实信用原则与合同义务的扩张[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60-63.
[3] 孙得胜, 翟云岭. 审视分期付款买卖中买受人的处分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94-9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