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1): 168-177.

• 民国中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与困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民国都市住房救济与地方社会——以1928—1937年汕头市平民新村的建设与管理为中心

陈海忠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陈海忠,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广东 潮州 521041)。
  • 基金资助:
    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GD10YLS02);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9JDXM77004)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受近代西方市政理念影响, 民国各大都市相继建设了一批平民住宅。但中央政府除一纸训令外无分文资金投入, 在政治中心城市, 政府投入平民住宅的资金具有偶发性, 使住房救济缺乏持续性。汕头的案例说明在沿海商业城市, 平民住宅建设是一项整合了政府、商人阶层和贫民群体三方共同利益的社会工程, 虽然官商合作建设平民住宅取得一定成效, 但政府与商人阶层利益的分化使这种模式也不能长久持续, 因此政府必须真正承担住房救济的历史责任, 那些所谓调动社会各阶层建设平民住宅积极性的计划和方案, 并不能真正建立起实施住房救济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社会救济, 社会控制, 官商关系, 平民新村, 汕头

中图分类号: 

  • K263

〔1〕〔3〕董修甲编:《市政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29年,第226、226页.
〔2〕孟洛:《市政府与市行政》,陈良士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571页.
〔4〕孙文:《建国大纲五权宪法》,南京:中央印务局,1947年,第2-3页.
〔5〕河南近代建筑史编辑委员会编:《河南近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78页.
〔6〕孙保锋、徐增娥:《30年代平民院》,《青岛日报·青岛建置120周年特刊》,2011年4月25日.
〔7〕彭望芬:《青岛漫游》,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23-24页.
〔8〕《市厅颁发建筑平民村舍原则》,《广州民国日报》1928年11月1日第5版.
〔9〕张洪娟:《民国时期广州住宅规划问题初探》,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8年,第20-32页.
〔10〕《上海人口增长表(1865—1930)》,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2年,第21页.
〔11〕上海市社会局编:《上海市社会局法规汇编二集》,上海:上海市社会局,1930年,第107-108页.
〔12〕上海市政府秘书处编:《上海市市政报告》,1936年,第39-40页.
〔13〕严国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平民住房融资模式初探》,《财经研究》2008年6期.
〔14〕《建筑汉口新村计划大纲》,《武汉市社会局局务汇刊》(第1期),第30-37页,1929年2月15日.
〔15〕〔16〕董修甲编:《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第82、82页.
〔17〕鲍家驹:《汉口市住宅问题》(1937年),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0105-50106页.
〔18〕谢雪影:《潮梅现象》,汕头:时事通讯社,1935年,第80页.
〔19〕《中国海关民国二十年华洋贸易总册·各省及各通商口岸中国人口概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年,第110册,第190页.
〔20〕〔25〕萧冠英:《筹办汕头市平民新村意见书》,陆丹林总纂:《市政全书》第四编《各省市政计划与建议》,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1930年,第5版,第96-97、98页.
〔21〕《迅将平民新村各项章程细则早日公布俾得从速饬令迁徙以新市政而维公安由》,1929年9月19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2,第86-87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22〕《汕头市政府公益事业股主任周钟煜签呈》,1929年12月5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0,第102-104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23〕《据汕头总商会呈报荣新街口忽遭大火请拨款救济并赶筑平民新村等情仰遵照分别妥办具报由》(广东省政府训令民字第90号),1929年2月23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2,第24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24〕《筹建中山公园、平民新村委员会执行委员大会议决案》(第43次常务会议),1929年8月24日,《筹建汕头中山公园平民新村报告书》(第1期),1930年9月1日,民国资料R36,汕头市档案馆藏.
〔25〕萧冠英:《筹办汕头市平民新村意见书》,陆丹林总纂:《市政全书》第四编《各省市政计划与建议》,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1930年6月第5版,第98页.
〔26〕《筹建平民新村委员会公函》,1929年3月5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2,第28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27〕《函复关于筹建平民新村一案已于十八年二月二十日起工请查照由》(筹建平民新村委员会公函),1929年3月5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2,第26-30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28〕《汕头市市政府呈复民政厅筹建平民新村经过情形并拟具平民新村章程及管理细则缴请察核由》(1929年8月23日),《汕头市政公报》第48期,1929年9月1日印行,第115页.
〔29〕《汕头市政府训令》(秘字第103号),1935年6月11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51,第31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30〕《汕头大陆建筑公司司理萧娱隐呈汕头市政府》,1935年8月28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50,第48-50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31〕《汕头市政府批大陆建筑公司》(工字第65号),1935年12月20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50,第63-64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32〕《汕头市政府批》,1937年3月24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20,第52-53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33〕《汕头市扩建第二平民新村游艺大会呈》,1937年4月,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20,第54-56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34〕《布告平民新村章程及管理细则仰本市人民一体知悉》,1929年10月15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1,第89-92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35〕〔53〕《广东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训令》(第64号),1935年11月17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50,第106-108、106-108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36〕汕头市建设委员会编:《汕头市城乡建设志》,内部出版物,1988年12月,第47页.
〔37〕《汕头筹建中山公园平民新村委员会宣言》,《筹建汕头中山公园平民新村报告书》(第1期),1930年9月1日印行,民国资料R36,汕头市档案馆藏.
〔38〕〔42〕〔43〕《汕头市平民新村章程》,1929年10月15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1,第89-92、89-92、89-92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39〕《汕头市政府市公函》(第152号),1929年8月,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2,第50-51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40〕《汕头市平民新村管理细则》,1929年10月15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1,第89-92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41〕《汕头市政府委任令(第239号)》,1929年10月3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1,第68-71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44〕《1882-1891年潮海关十年报告》,中国海关学会汕头海关小组、汕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潮海关史料汇编》,内部出版物,1988年,第25页.
〔45〕《筹建中山公园、平民新村委员会执行委员大会议决案》(第四次常务会议),1928年11月4日,《筹建汕头中山公园平民新村报告书》(第1期),1930年9月1日印行,民国资料R36,汕头市档案馆藏.
〔46〕吴小枚:《绪言》,《汕头市中山公园报告书》(第3期),1934年6月,民国资料R43,汕头市档案馆藏.
〔47〕《各号积欠中山公园委员会奖券款清单》,1935年9月,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51,第16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48〕《扩建汕头市平民新村工程收支清册》,1936年2月29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62,第101-103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49〕《财政科审计股签呈》,1935年11月12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50,第38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50〕《公函汕头市政府转呈潮梅善后公署准予征收本市一个月房捐租充建筑费由》,《筹建汕头中山公园平民新村报告书》(第1期),1930年9月1日印行,民国资料R36,汕头市档案馆藏.
〔51〕《筹建中山公园平民新村委员会收支表一》,《筹建汕头中山公园平民新村报告书》(第1期),1930年9月1日印行,民国资料R36,汕头市档案馆藏.
〔52〕《筹建中山公园、平民新村委员会执行委员大会议决案》(第十四次执委大会),1930年1月25日,《筹建汕头中山公园平民新村报告书》(第1期),1930年9月1日印行,民国资料R36,汕头市档案馆藏.
〔54〕《汕头市市政府增建平民新村房屋工程合约》,1937年1月23日,汕头市政府档案12-12-20,第1页,汕头市档案馆藏.
〔55〕杨起鹏:《十七年汕头市商业颓败几个原因》,《潮梅商会联合会半月刊》第7、8期合刊,1929年5月16日.
〔56〕《筹建中山公园、平民新村委员会执行委员大会议决案》(第一次临时执委大会),1928年10月27日,《筹建汕头中山公园平民新村报告书》(第1期),1930年9月1日印行,民国资料R36,汕头市档案馆藏.
〔57〕《汕头金融又起恐慌》,《银行周刊》(上海)第17卷第30期(总第811号),1933年8月8日.
[1] 苏燕. 张学良主政时期的东北政体改革与现代化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30-134.
[2] 田明. 转型中的国民党与工会——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劳资关系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42-148.
[3] 杜丽红. 从被救济到抗争:重析1929年北平人力车夫暴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50-158.
[4] 王煦. 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市市民小本借贷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59-167.
[5] 贾秀堂. 邮政金融改革与上海邮工运动研究(1929—1935)[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31-37.
[6] 刘椿. 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政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28-13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 -206 .
[5]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6]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7]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8]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9]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10]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