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1): 87-90.

•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民事公诉权与检察权的价值共性

李征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李征,1980年生,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 400045)。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受制于传统诉权理论, 民事公诉权目前在我国尚未得以确立, 但在司法实务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有益探索, 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并进入了立法视野。法律监督、公益维护与私法公法化的大势所趋, 都是连接民事公诉权与检察权的价值纽带。

关键词: 民事公诉权, 检察权, 价值

中图分类号: 

  • DF7

〔1〕钟琦:《国家民事公诉——检察权的新型配置与制度建构》,《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2〕许海峰主编:《法律监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1页.
〔3〕徐显明主编:《法理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87页.
〔4〕孙谦:《检察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98页.
〔5〕姜明安:《公权与私权需要平衡》,《人民论坛》2006第16期.
〔6〕Jerome Frank.Mr.Justice Holmes and Non-Euclid-ian Legal Thinking.Cornell Law Quaterly,1932,(17).
〔7〕王福华:《对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
[1] 朱喆, 高景峰. 检察主体制度改革与司法责任制的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6-101.
[2] 徐阳. 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81-83.
[3] 徐阳. 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81-86.
[4] 刘晓善, 洪晓楠. 高知群体犯罪问题研究范式的多维视域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84-87.
[5] 徐阳. 当代中国刑事审判权主体行为特征及文化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65-69.
[6] 侯德福.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选择和理性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55-59.
[7] 吴延溢, 那述宇. 中国大陆沉默权制度之现代化困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54-58.
[8] 李洪祥. 民众继承习惯与《继承法》的立法完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85-91.
[9] 田洪鋆. 大数据视野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92-101.
[10] 刘艳萍. 民法典编纂中可预见规则的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02-109.
[11] 徐微. 民法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关系证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0-115.
[12] 关保英. 给付行政的精神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35-41.
[13] 冯彦君. 退休金给付请求权困境的破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42-49.
[14] 孔繁华. 从性质透视我国行政复议立法目的定位——兼与行政诉讼之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0-5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李昕揆. “文变系乎媒介”:互联网与新世纪的文艺思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24 -29 .
[4] 汤姆·洛克莫尔, 崔晨 译, 夏莹 译 校. 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思想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30 -37 .
[5] 张文喜. 语言视角:马克思正义观与古希腊正义观的哲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38 -42 .
[6] 李辉. 可重复性分析框架下雾霾治理的实验研究——以“APEC空气质量保障行动”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34 -141 .
[7]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 -148 .
[8] 谭安奎. 洛克式自然财产权与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1 -20 .
[9] 曲晓范. 民国吉敦铁路工程腐败案形成和被查过程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28 -138 .
[10]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