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制于传统诉权理论, 民事公诉权目前在我国尚未得以确立, 但在司法实务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有益探索, 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并进入了立法视野。法律监督、公益维护与私法公法化的大势所趋, 都是连接民事公诉权与检察权的价值纽带。
中图分类号:
〔1〕钟琦:《国家民事公诉——检察权的新型配置与制度建构》,《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2〕许海峰主编:《法律监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1页. 〔3〕徐显明主编:《法理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87页. 〔4〕孙谦:《检察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98页. 〔5〕姜明安:《公权与私权需要平衡》,《人民论坛》2006第16期. 〔6〕Jerome Frank.Mr.Justice Holmes and Non-Euclid-ian Legal Thinking.Cornell Law Quaterly,1932,(17). 〔7〕王福华:《对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 |
[1] | 朱喆, 高景峰. 检察主体制度改革与司法责任制的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6-101. |
[2] | 徐阳. 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81-83. |
[3] | 徐阳. 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81-86. |
[4] | 刘晓善, 洪晓楠. 高知群体犯罪问题研究范式的多维视域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84-87. |
[5] | 徐阳. 当代中国刑事审判权主体行为特征及文化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65-69. |
[6] | 侯德福.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选择和理性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55-59. |
[7] | 吴延溢, 那述宇. 中国大陆沉默权制度之现代化困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54-58. |
[8] | 李洪祥. 民众继承习惯与《继承法》的立法完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85-91. |
[9] | 田洪鋆. 大数据视野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92-101. |
[10] | 刘艳萍. 民法典编纂中可预见规则的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02-109. |
[11] | 徐微. 民法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关系证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0-115. |
[12] | 关保英. 给付行政的精神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35-41. |
[13] | 冯彦君. 退休金给付请求权困境的破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42-49. |
[14] | 孔繁华. 从性质透视我国行政复议立法目的定位——兼与行政诉讼之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0-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