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转轨过程中,市场缺失与市场分割阻隔了资金的融通,经济中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了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增加,国有企业的“资金饥渴症”与较低的资金使用效率使得国企投资的货币需求高于正常私人企业的需要,因此,为了正常转轨,政府往往不得不往经济中注入大量货币。而随着经济转轨逐步深化,上述几种因素逐步减弱甚至消失,因而货币需求减少,但货币供给并没有下降,这就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就是转轨过程的一个必然的副产品。
中图分类号:
〔1〕张乃文、徐臻:《关于宏观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与判断的分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9期. 〔2〕李素琴:《全球资本视角下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折射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 〔3〕左小蕾:《中国流动性过剩来自资本流入》,《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巴曙松:《流动性过剩的控制与机遇》,《资本市场》2007年(Z1). 〔5〕〔9〕张锐:《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7期. 〔6〕〔10〕肖彦苹、夏文涛:《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外资》2009年第10期. 〔7〕卢万青、魏作磊:《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失衡》,《经济学家》2008年第2期. 〔8〕邓永亮:《流动性过剩:基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解析》,《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第9期. 〔11〕李晓红:《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及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09年第2期. 〔12〕罗楚亮:《经济转轨与不确定性:微观视角》,《经济研究资料》2004年第9期. 〔13〕林毅夫、李志赟:《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2003年第10期. |
[1] | 郭秀君. 加入WTO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65-70. |
[2] | 罗勤. 论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97-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