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3 ›› Issue (4): 169-173.

• 审美时间性讨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传统词学中词曲之辨的承衍

胡建次   

  • 出版日期:2013-07-20 发布日期:2018-08-07
  • 作者简介:胡建次,1968年生,文学博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西 南昌 330031)。

  • Online:2013-07-20 Published:2018-08-07

摘要: 我国传统词学中词曲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于辨分词曲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词曲体性之通论的承衍。它们在论说向度上形成交集,相互对立而相互融通,从不同视点上展开、充实与深化、完善了词作体性之论,为全面深入地认识与把握词体之性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关键词: 传统词学, 词曲之辨, 线索承衍, 辨异论, 辨通论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26〕〔28〕孙克强:《唐宋人词话》,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776、188、672页。〔2〕〔3〕〔4〕〔5〕〔6〕〔8〕〔12〕〔13〕〔14〕〔15〕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49、549-550、550、629、1464、711、2498、2509、2554、2859页。〔7〕〔10〕〔17〕〔23〕〔24〕〔25〕孙克强、杨传庆、裴喆:《清人词话》,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39、70、1889、767、1207、115页。〔9〕谭新红:《清词话考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4页。〔11〕〔18〕〔19〕孙克强、岳淑珍:《金元明人词话》,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31、570、743页。〔16〕陈廷焯著,杜未末校点:《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20页。〔20〕〔21〕刘梦芙:《近现代词话丛编》,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第211、465页。〔22〕张璋:《职承让》,张骅等:《历代词话》,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年,第365页。〔27〕况周颐:《蕙风词话》,王国维著,徐调孚注:《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61页。
[1]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2]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3]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4]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5]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6]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7]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8]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9] 祁志祥. 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44-153.
[10] 赵毓龙,胡胜. 因循与重构:《昇平宝筏》对西游故事的改造——以“黄袍郎”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4-158.
[11]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162.
[12]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13] 殷学国. 鲧的变形:中国古代天灾救济叙事观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1-176.
[14] 胡建次.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7-181.
[15] 魏洪洲. 陈、白二氏《九宫谱》《十三调谱》考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9-19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 -118 .
[2] 侯竹青. 新四军的土匪工作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29 -137 .
[3]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 -32 .
[4] 陈宝良. 明代中后期的官场生态与官场病的形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6 -136 .
[5]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 -217 .
[6] 卫兴华. 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04 -110 .
[7] 张兴国, 江敦秀. 论中国道路的普遍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09 -117 .
[8] 唐淑凤. 从经验到原则:解读信访工作新理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13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