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3 ›› Issue (5): 139-147.

•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20世纪上半期国内外有关松花江流域森林资源的调查及考辨

谭玉秀, 范立君   

  • 出版日期:2013-09-20 发布日期:2018-08-07
  • 作者简介:谭玉秀,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范立君,1970年生,历史学博士,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四平 136000)。

  • Online:2013-09-20 Published:2018-08-07

摘要: 20世纪上半期,中日俄对包括松花江流域在内的东北森林均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查。清末,中国政府曾派专人踏查松花江上游森林资源,得出了松花江上游森林情况的初步数据。其后的北京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在对森林情况的调查方面,成绩不彰,乏善可陈。俄国与日本出于掠夺东北森林资源的目的,派出大批专家、学者对包括松花江流域在内的东北森林进行了勘测与调查,留下了片段的、零星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这些调查数据的梳理和考辨,初步勾画出清前中期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松花江流域森林资源的概貌及演变的特点:森林资源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由分散的点式采伐到沿江、沿铁路线等的线式开采,呈现出由点式到线式逐渐削减的特点。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期, 中日俄, 松花江流域, 森林资源, 调查

中图分类号: 

  • K26
〔1〕〔2〕〔4〕〔13〕李克志:《建国前的森林经理史》,《林业勘查设计》1985年第2期。〔3〕沈福伟:《西方文化与中国(1793—2000)》,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63页。〔5〕梁少新:《〈朔方备乘·良维窝集考〉今证》,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学会:《林史文集》第1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第21页。〔6〕松本敬之:《富之满洲》,马为珑译,东京:政治转输社,1907年,第72页。〔7〕陶昌善:《南北满洲森林调查书》,《中国地学杂志》第5-6期,1912年。〔8〕宫井健吉等编篡:《南满松豆牡流域森林调查书》,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地方课,1918年印行。〔9〕村山酿造:《满洲の森林と其自然的构成》,沈阳:奉天大阪屋号书店,1943年,第335页。〔10〕〔29〕〔31〕藤岗启:《东省刮目论》,汤尔和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24、126、127页。〔11〕〔12〕〔15〕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林产》,沈阳:中国文化服务社,1948年,第41、42、2页。〔14〕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满洲国史·分论》(下),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长春: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1990年,第158页。〔16〕藤山一雄:《满洲森林与文化》,长春: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38年,第28-29页。〔17〕满洲事情案内所编,大连:满洲日报社印刷所,1934年。〔18〕伪满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省政汇览·三江省篇》,沈阳:满洲共同印刷株式会社,1936年,第92页。〔19〕林传甲:《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长白丛书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380页。〔20〕王长富:《东北近代林业经济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年,第2页。〔21〕依兰县志编纂委员会:《依兰史志资料汇编》,依兰县志编纂委员会印行,1983年,第204页。〔22〕〔30〕徐嗣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东北的产业》,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第46、41-42页。〔23〕《北满移垦之调查》,《东省经济月刊》第5卷第10号,1929年,第3页。〔24〕马宝建:《清代至民国时期黑龙江三江平原森林变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25〕魏声和:《鸡林旧闻录》,长白丛书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38页。〔26〕《满洲森林面积之最近调查》,《军事杂志》,1929年第18期。〔27〕熊大相等:《中国近代林业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第24页。〔28〕韩麟凤:《东北的林业》,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年,第128页。〔32〕《吉林森林》编辑委员会:《吉林森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年,第85页。
[1] 张皓. 无奈与无力:国民党政府对"七·八事件"的评估和处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45-151.
[2] 郑超. 1920年代国民党与青年党关于“党化教育”的论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66-176.
[3] 夏莹. 康德问题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域的源起——基于卢卡奇的“资产阶级二律背反”的一种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3-20.
[4] 刘平,孙昉. 逊清小朝廷与故宫学的萌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48-154.
[5] 王铁军.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简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63-166.
[6] 陈橹. 1941—1945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努力的历史透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51-155.
[7] 周鼎. 梁漱溟与刘咸火斤: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中心与边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56-159.
[8] 李孝纯. 论中国的抗战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38-140.
[9] 关亚新, 张志坤. 中国收养、送返日本在华遗孤问题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41-144.
[10] 张万杰. 刘澜波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45-149.
[11] 侯德泉侯晚梅. 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行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30-137.
[12] 吴九占. 论苏联、共产国际对北伐态度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38-143.
[13] 张伟. 论杨虎城与中共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44-147.
[14] 郑全红. 论民国时期女子的财产继承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23-128.
[15] 胡明. "五四"后期陈独秀的思想立场与哲学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08-1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程雨燕.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念转变与发展方向——兼与美国自然资源损害制度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31 -137 .
[2] 顾海兵, 孙挺. 基于经济安全的中美金融监管着力点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30 -135 .
[3] . 论道德事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2 -28 .
[4] .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15 -119 .
[5] .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认知误区及其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6 -61 .
[6] . 场域、惯习与实践活动的“双向模糊关系”——关于布迪厄的实践活动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25 -28 .
[7] . 纪实与回忆:论郭沫若、谢冰莹对从军北伐的不同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0 -174 .
[8] 张建琴. 在“他者”镜像中审视自身——当代中国“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76 -181 .
[9] 杨晓伟. “化性起伪”中的政治诉求——荀子伦理政治思想中的难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20 -24 .
[10]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 -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