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3 ›› Issue (6): 171-177.

• 中外金融政策比较 • 上一篇    下一篇

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

祁志祥   

  • 出版日期:2013-11-20 发布日期:2018-08-01
  • 作者简介:祁志祥,1958年生,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学院研究院教授(上海 2017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W010)

  • Online:2013-11-20 Published:2018-08-01

摘要: 明代中叶以后至明末清初,戏曲批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出现了本色论、情趣论、折中论的相互论争,将中国的曲学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中,本色论前赴后继,声势浩大,形成了由李开先、何良俊、徐渭、沈璟、徐复祚、冯梦龙、凌濛初等众多名家构成的巨大阵容。“本色”,涵义主要有二。一指曲词“明白而不难知”,二指按合律、入乐的要求从事曲词创作。明代曲学的本色论,是在历时中相继丰富、逐步积累起来的。

关键词: 本色论, 词之易晓, 音之合律

中图分类号: 

  • I0
〔1〕王艮、王栋、王襞撰,袁承业辑:《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清宣统二年东台袁氏刻本。〔2〕〔5〕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85页。〔3〕〔4〕〔6〕李开先:《西野春游词序》,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07、108页。〔7〕〔8〕〔9〕〔10〕〔11〕〔12〕〔13〕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11、110、113、112、112页。〔14〕《徐渭集·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296-1297页。〔15〕〔16〕〔17〕〔18〕〔33〕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17-118、122、117、118、217页。〔19〕沈璟:《词隐先生论曲》,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57-158页。〔20〕吕天成:《曲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65页。〔21〕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艳品”,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8页。〔22〕王骥德:《曲律·杂论下》,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64页。〔23〕沈璟:《词隐先生手札两通》,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明万历四十二年王氏香雪居刻本。〔24〕〔25〕〔26〕〔27〕〔35〕〔36〕〔38〕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92、192、190-191、191、219、217、218页。〔28〕〔30〕张树天、王槐茂主编:《冯梦龙全集》第十四卷,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13、163页。〔29〕〔31〕冯梦龙:《太霞新奏序》,张树天、王槐茂主编:《冯梦龙全集》第十四卷,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12、12页。〔32〕冯梦龙:《步雪新声序》,卢前编:《饮虹移所刻曲》,民国二十五年(1936)金陵卢氏刻本。〔34〕〔39〕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00、100页。〔37〕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254页。
[1]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2]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3]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4]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5]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6]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7]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8]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9]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10]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11]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42-149.
[12]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13]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14] 高楠.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2-198.
[15] 刘巍. “工业题材”的命名规定、时代取向与话语魂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9-20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